岁末年初,不少单位纷纷开始准备召开民主生活会。 作为会前的准备工作,征求意见环节显得十分必要。能否向党员、干部和群众 “征”出“真意见”、“求”得“真问题”,直接影响着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和效果。不过许多时候,收回的意见栏里,出现最多的往往是个“无”字。
表面上看,“无”即为没有意见,可谓是“皆大欢喜”,能省去不少后续汇总、反馈和整改的“麻烦”。但实际上,“无”却显得“别有深意”。其背后大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出于对情况的不了解或了解情况后确实很满意,被征求意见者确实提不出什么来。还有一种可能,则是提意见实在太“费神”,面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意见提的太“婉转”怕没有作用、太“直白”又怕得罪人;煞费苦心、几番措辞后写下的几条批评和建设性意见,还很有可能被“略过”,索性不提也罢。
加之不少征求意见的组织者,为了追求“高效”,往往催得比较急,又没能重视意见的反馈和应用,在匆匆忙忙地“函来函去”中“征求意见”渐渐变了味。在这种情况下,“无意见”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意见”。
说到底,征求意见是为了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意见,从而帮助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查摆问题、找出短板、立行整改。倘若徒有“征”的过程与形式,征求意见的一方没有虚心接受的诚意与态度、被征求的一方又习惯以“无”来敷衍应付,那这个环节到最后也只能沦为“走过场”,沦为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
没有成效的“过场”走得再“实”、做得再“到位”,也只能是在做“负功”。不仅导致人力物力的空转,也不利于形成扎实的工作作风。要保证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使得后续的整改落实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征求意见这“关键一步”必须要“迈”好。
一方面,征求意见的部门要多些诚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见建议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是查找问题、改进工作的“法宝”。同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广泛听取和吸纳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也是现代领导者必备的内在素质。要认识到征求意见与开好民主生活会之间的关系,多些“闻过则喜”的精神,端正态度、放下“架子”。要多站在征求意见对象的角度,提前谋划、精心组织、讲究方法,鼓励和引导他们敢提意见、提真意见。并及时对收集到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和反馈。
另一方面,被征求意见者要珍惜“机会”。要杜绝“套路化”地“无意见”应付,以及“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主义”,把握好能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指出真缺点、表达真想法、提出征意见的机会。以实际工作依据,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多提有“辣味”的意见、有“干货”的建议,实现一种良性互动、有效沟通,力戒“当面不提意见,背后吐槽抱怨”。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