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对外发布《2018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2018全年,阿里共向执法机关推送超5万元起刑点的涉假线索1634条,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1953名,溯源打击涉案金额79亿元。“这一年,在全社会和阿里共同努力下,制售假者生存空间遭到空前挤压。”在假货生产源头遭到围剿的2018年,各项假货治理的数据指标首次呈现断崖式下降。(1月10日《南方都市报》)
假货是困扰整个社会的痼疾,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一线城市还是农村市场,都有大量假货出没,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亦侵犯到品牌权利人、消费者、平台的合法权益,综合来算经济损失非常大。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令其付出昂贵代价,对假货进行全方位堵截,让其无路可走,乃是彻底根除假货的手段。阿里采取“打假共治系统”围剿假货,成功实现假货治理数据指标首次下降,可谓是非常积极有效的措施。
“96%的疑似侵权链接一上线即被封杀,品牌权利人投诉量下降32%,被消费者举报删除的疑似假货链接量下降70%,被行政执法机关要求协查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量下降64%;每1万笔订单中仅有1.11笔为疑似假货,比去年同期再降26%。”单看这一系列耀眼数据,就能感受到假货“雪崩式”坍塌的壮观场景,按照这种线性下降速率,假货的生存空间将非常狭小,坚持打下去,不愁假货不根除。
数字经济的崛起,为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便利,坐在家里就能买到全球商品,打破了商业经营的地域、乃至国界限制。与此同时,假货也借助网络的力量迅速蔓延,原有的知识产权确权、维权链路,已滞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不能满足新兴商业模式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比如一款创新“爆款”从大热到下架通常只有几个月时间,而传统的知识产权确权通常需要1年甚至更久。在这期间,仿款、山寨商品给原创商家带来损失。
显而易见,对一些中小品牌来说,周期长、成本高的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方式,无法为其快速解决问题。因此,需要与时俱进,采取适合数字经济时代的模式,及时对知识产权进行确权、维权,在第一时间封杀造假空间,将假货扼杀在萌芽状态,以最大限度的维护原创者的利益。至于那些已经上线销售的假货,也要想办法斩断其生产流通链条,进行全方位的围剿,从而让“天下无假”成为现实。
目前,阿里推出原创保护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原创者自主确权、维权,实现了对侵权行为的封杀拦截。同时,由执法机关、品牌权利人、消费者、平台等各方共同组成的“打假共治系统”,也实现了历史性闭环,技术驱动、能力共享、模式创新的数字经济时代假货治理体系正式形成,并取得辉煌打假成绩。
左手维护原创,右手打击假货。双管齐下的维权打假模式,促进了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精神,有利于高质量发展,同时,亦构成威慑力,扼杀了假货的生存空间,让制假售假无处可藏、无利可图,进而将假货清理干净,让原创者尽情施展创意才华,让消费者放心买遍全球。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