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代代相传的童谣,洋溢着炎黄子孙每逢岁尾年头营造的年味,叙说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年文化传统习俗。时序更迭,似水流年。那镌刻在童年时代心坎上浓浓的年味,无疑是伴随一生咀嚼不尽的美好回忆。
然而,近N年来,“年味淡了”,“过年没意思了”,却成了萦绕嘴边的口头禅。小孩固然没有年味由浓渐淡的比较,但对过年的期盼确实不如我们过来人儿时那般急切心境。原因很显然,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先前必须等到过年才能品尝到的佳肴美味,早已成了天天如此信手拈来的家常便饭。曾经的年味,就是望眼欲穿的0.1元压岁钱、10粒糖果、1只柿饼、一把油果果、一把花生葵子、一双鞋袜、一件新衣。那时的小孩何曾不盼望“天天像过年”,如今愿景成为现实,又觉得“过年没意思了”,这何尝不是感性的误区、人性的弱点。
曾经的年味,现在的小孩没有机会体验,大人没有功夫叙说,老人说了没有人倾听。传统“年味淡了”,是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提高的必然反应,是值得欣喜的一件大好事。同时,毕竟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来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认同感。无论是农历初一过年,还是曾为插曲的公历元旦过年,每逢冬去春来之际总要过一个年。过年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年俗文化是节日文化中的最重要部分。在华人生活圈留住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年味,从文化视角营造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年味,从精神生活方面保持华人过大年的浓浓年味,有着非常重要的人文价值和文化意义。
由上剖析可知,营造年味的一个要点是,通过约定俗成,在过年期间提供平常日子里所没有的元素。
营造新的年味,政府可有新的作为。在拥军优属、拥军爱民、访贫问苦方面,政府一直做得蛮好。但在春节前夕进行这方面活动,送春联、送金额不在意大小的压岁钱成为必选项,或能增添年味。城市的古城门征集春联、书法家写春联、志愿者贴春联活动,会饶有年味。政府机关、交通岗亭、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影剧院、车站码头、商场、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牌坊、走廊,所有公共场所,并倡导所有家庭,张贴大红春联、剪纸、双喜字。物力人力投入不须大,烘托年味气氛效果佳。
营造新的年味,家庭更可有所作为。譬如,家长根据实际需要给孩子的部分承诺可以集中到过年兑现,给孩子有一个盼望过年的等待预期。父母可以提前要求孩子过年期间注意些什么,哪些话不要讲,然后故意在过年期间不要批评孩子、不骂孩子,而是用眼神来提醒孩子,让孩子发现过年期间可以不受训斥。再如,除夕到初五绝对不提考试成绩、班级排名、培训辅导、家庭作业等事项,让孩子在过年期间不提苦恼烦心事。大人过年期间不发脾气,不怨声载道,多些笑容。过年必须带孩子给老人拜年,必须祝福长辈健康长寿。即使玩手机,在家庭群里互相祝福,互相表达一个来年最大的心愿,收藏在手机里。
营造新的年味,服务行业大有可为。零售行业,年味超浓,这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年货大街,年货优惠,人们在选购年货中沐浴着准备过年的热烈氛围。但是运输行业除了保障客运安全和畅达的前提下,也可以提供一份亲切的年味,例如春运的车票、机票、船票上,印上历年可以通用的专门的过年祝福语,非春运期间的车票上就没有。出租车、网约车上可贴过年的喜字福字财字。过年期间,公园门票、娱乐场所的门票,也可以与平日不同,加印过年祝福语。
当然,营造年味需要众志成城,年长日久就会约定俗成,适合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年味,必定会翻涌而来,成为孩子们未来的美好回忆。
稿源:荆楚网
作者: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