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观点:一位导师的“家族年会”何以温暖刷屏?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30日11:12 来源: 荆楚网

最近,一张“陈家军迎新会”的照片在高校朋友圈刷屏。照片里挤了近百人,从小伢儿到六十几岁的大人,大家簇拥着清瘦儒雅的学者陈畴镛教授,和他身边优雅慈祥的夫人。“陈家军”研究生年会,从1999年开始每年举办,持续了20年。们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陪这位在浙江省数字经济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退休教授,喜迎新年。(1月30日钱江晚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数十年如一日,规模渐大的“陈家军”研究生年会,见证了一位导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来说,这是一顿仪式感十足的免费大餐,与导师共叙天伦、与同学畅叙人生;对于老师来说,这是一个自掏腰包陪学生成长的宴席,联姻师生情感、传承学养精神。37年深耕数字经济、近百门徒陪他过年,当天南海北的学生欢聚在“陈家军”门下,这大概就是完美诠释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导师”二字最初的模样。

传道受业解惑,这是教师之责。但,教育更重的责任,在于立德树人、在于持续唤醒。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2000级的一名研究生,由于交不起学费有辍学的打算。陈畴镛和老伴商量,从家里拿出了8000元帮学生交了学费。这对当时年工资仅两三万元的大学教师来说,显然也不是个轻松的决定。但这个决定大概不只是改变了现在上市公司担任首席信息官的这名学生的命运,更重要的是,让他“讲究到每个标点符号”的严谨治学之风有了力量、有了暖色。

有个细节叫人感怀:在这个“家族年会”上,陈畴镛要求学生不送礼、且结婚的要带着爱人和孩子。这个小小的提醒,大概彰显了为人师者的两重性格特征:一是教若清风,不沾虚名浮利。这是一顿“家宴”,没有任何功利思维。二是教育学生重视家庭,不管学问多牛、地位多高,始终要懂得爱人与孩子才是完整生活的重要部分。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里说过,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国家,而中国是家邦式社会。过年,就是团圆的时刻;若没有家庭,谈何团圆?当然,导师以身作则的家庭观、利益观,早已胜过三尺讲台上的万语千言。

坦白说,时下中国高等教育的舞台上,不少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基本仍处在“盲选”阶段,从不肯轻易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而“转身”。更不屑说,这些年在“导师与学生”领域闹出的诸般丑闻与乱象。从导师被称为“老板”到名校研究生自杀事件,权力失控与制度阙如的背后,更多的还是为人师者对教育本位的背离与戕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陈畴镛与他的研究生们,起码给当下的高校师生关系确立了一种传统而健康的范式:一方面,学高为师,该严瑾的教学须始终恪守初心;另一方面,以爱示范,以对学生、对教育的大爱树立“师范”的力量。

今天,当我们思考“一位导师的’家族年会’何以温暖刷屏”时,其实不仅仅是艳羡“别人家的老师”,更是冀望在中国教育的版图上,能真正多些匠心如斯、爱生如斯的“师之大者”。

稿源:荆楚网

作者:邓海建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