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一段山东德州市某书店被“挤爆”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视频中学生家长表示,没办法,老师让买的课外书只有这家有。当日,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区教育行政部门立即组成调查组,到书店、学校了解情况,同时要求各学校要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教辅资料管理的相关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月22日《新京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店被“挤爆”,乍听起来让人为之惊喜,看到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知识改变命运”的实际行动。但家长们的话中吐露的“老师让买的课外书只有这家有”,不禁让人五味杂陈,不知“闷葫芦”里装的啥?
买的课外书只有这一家书店有,为何该老师能提供如此准确的信息?难道书店是学校专门开的吗?显然不是,因为政策法规不允许。那么这位老师是如何知道只有这家书店有,着实让人有点琢磨不透。不少网友猜测这样的卖书“景观”,可能是因为书店与老师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但官方的回应未有定论。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辅书,书店就经营什么的学习辅导材料,在一些地方是“见怪不怪”的事实。媒体披露的这家书店被“挤爆”的现象并非个案,笔者所在的县城,除了一家国字号的新华书店外,其他私营书店大多开在学校附近,卖的都是教辅书,适销对路,生意兴隆,其他的书基本上不经营,因为没有需求市场。为此,有的书店营业时间也与学生上学时间相对应,寒暑假期间暂停营业。
学校周边的书店与老师为何能配合这么“默契”?笔者不敢妄自下结论。一方面来看,是老师对学生的“格外关心”,让学生在学好指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希望通过一些教辅材料的训练,让学生们能够温故而知新,而这些教辅书就在这些书店售卖。不知此举与教育部提出的给学生“减负”要求相吻合吗?在2018年年底,教育部等九家部门已经联合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提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坚决控制考试次数、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等要求。
另一方面,只有一家书店有这种教辅书,这种绝妙的“巧合”,是经不起推敲的,不能不让家长们产生质疑,老师与书店真有联系吗?孩子买了教辅书,老师会获利吗?如果真有利益输送的话,应该是在师德师风方面出了问题,这些期待官方进一步调查核实,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稿源:荆楚网
作者: 朱连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