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三农”问题愈加重视,在持续前些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诸如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撤村并镇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措施,力度大,投资大,效果明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在不同环节逐渐暴露出不同问题,值得反思。因此,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我国社会发展现阶段以及三农形势研判后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载体和总抓手,意义十分重大。因此,要坚决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
实施乡村振兴规划要科学合理持续有效。过去的乡村规划顶层设计缺位,在基层凸显了一个“乱”字。思路乱,政策多;规划乱,工作乱;短期行为、功利、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形式主义较多;中长期规划少,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理念的人少。因此,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地方实情,既要体现出农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也要体现出乡村千差万别的环境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规划设计要接地气,不能简单地把城市中过时的、落后的东西生硬地搬到农村去。
实施乡村振兴要真正尊重、保护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利益权。乡村振兴受益的主体一定要是农民。因此,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在农村就能就业,就能挣钱,就有尊严。要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生活富裕,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农村安居乐业。同时,农业不仅要机械化,而且需要高科技,要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要激活农村农业发展的原生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要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好。乡村振兴要真刀真枪地干,就离不开真金白银地投。补上乡村建设发展的多年欠账,光靠农村农民自身力量远远不够。因此,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并疏通融资渠道,要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差不多的公共服务:如污染问题、垃圾处理、卫生环境。同时,一定要把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儿童、妇女安置好,使其幼有所学、老有所养,只有让外出的人放心,让在家的人安心,政府才能省心。要做好对弱势群体帮助、救助问题的保障,很多人的缺陷不是扶贫能解决了的,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惠,看到希望。
总之,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解决一些老问题,也要有面临新挑战的准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这些工作才能推进,成效才能显现,相关决策部署才能贯彻落实到位。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