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部分地区、一些单位存在一种怪现象:遇到难题,从下往上级级报,请示、汇报、送审;领导也不想、不敢找事,虽然从上往下层层批示,但多含糊其辞,并不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如此“文来文去”,请示、批示循环几轮,基层治理陷入“空转”。(3月25日 半月谈网)
所谓“空转”,就是使虚劲,做虚功,表面热闹,实则无效。“基层社会是社会治理的关键支撑,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究其基层治理“空转”的原因,除了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实干精神和工作的责任心,还与考评不够科学务实等有关。因此,有效防止“空转”,必须综合施策,上下齐力,方能奏效。
敢于比作风,高扬干事“风向标”。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干部的好口碑来自于实干。“文来文去”,请示、批示循环几轮,说到底还是缺乏干事创业决心、为民务实的初心。为民排忧解难是职责所在,“空转”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不勇于担当,那么其工作内容自然不会有初心的体现。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干部们有没有做实事,百姓心里自然有杆秤,要把工作做好,必须带着感情,怀着责任,去联系服务群众,讲百姓话,言百姓事,叙百姓情、唠百姓嗑,办百姓事,才能与群众血脉相连,永葆为民初心、干事决心。
敢于破难题,守好干部“责任田”。 层层压实责任,以党员干部应有的担当去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遍。为此,基层治理工作防“空转”,首要之举就是构建主体明确、范围具体、奖惩刚性的责任体系,切实让各级各单位人人有责、各履其责、失责必纠、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尤其对单位“一把手”和基层组织书记,必须常念“紧箍咒”,敢于真“亮剑”,以此倒逼各级负责尽责。
敢于亮形象,用好考核“指挥棒”。 考核方式决定工作导向。目前,对基层治理工作的考核,各级仍然存在简单化、模糊化的思维定势和做法。比如有的仅靠年终一次考核就盖棺论定,有的过多地倚重查记录、抽考理论等等。虽然程序合理,但难免有失偏颇,造成“空转”。因此摒除“平时不算帐,年底算总账”的弊病,到一线“看现场、听民声、见作为”的考核,极为重要,将日常考核与动态跟踪考核有机结合,实现查实情、重实效、考实绩,从而有望在根本上解决基层治理“空转”现象。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作为治理体系的底盘,基层治理大有可为,只要各级基层组织上下拧成一股绳,上下联动、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形成协同推进合力,基层治理工作将会跳出“空转”怪圈。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君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