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观点:暴力辅导不可取,应给孩子顿悟的时间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8日16:10 来源: 荆楚网

辅导孩子功课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网上涌现的雨后春笋般的段子,朋友圈转发的各种辅导技巧,家长之间关于孩子教育话题的广泛交流,等等,共同绘制出家庭教育的大众图谱。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说的是家庭之于孩子的“孵化器”作用,父母之于孩子的“领路人”作用。然而,现实中,在辅导功课时,却经常出现“辅导基本靠吼,一言不合就揍”的情况,而且不在少数,这很值得反思。

“暴力辅导”产生的危害很多,比如,有可能让孩子从小就对学习产生厌恶甚至恐惧,认为这是一件苦差事,于是当起了“磨洋工”,按下了“慢进键”,吭哧半天,字无半篇;又比如,有可能磨灭孩子的天性,在被迫的“正襟危坐”中,按照固定的模子生长,变成了“流水线生产”;再比如,有可能让孩子认为学习是一件为家长而做的任务,失去了主动性和自觉性,变成了“推一推,动一动”。

孩子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没有谁生下来就无所不能。只有在反复练习、熟记中,才能掌握知识技能。从未知到已知,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艰苦的坚持。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家长可能会耐心渐消,觉得如此简单的知识,费尽如此周折却依然无法掌握,所以也就出现了“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或者妄下“烂泥扶不上墙”的判断,再或者做出“朽木不值一雕”的选择,于是就错失了孩子成长的一个个“窗口期”。

也许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这样的经历:之前觉得特别难的知识点,百思不得其解,但突然有一天就找到方法了,好像一夕之间开窍了一样。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顿悟”。其实,孩子的学习也是由许多次顿悟组成。在一次次的反复练习中,简单的“a、o、e”“1+1”在孩子的大脑中完成解构、建构,从而实现了质的飞跃。

“顿悟”其实就如同一张“窗户纸”,捅破之前急不可耐,捅破之后豁然开朗,如果在孩子知识实现量变积累的过程中,失去了耐心,放弃了坚持,那么就不会体会到质变的喜悦,而且,还会让孩子产生自我否定,无法完成知识积累的一次次跳跃。

家庭环境也很重要,如果家长整天捧着手机,孩子也可能成为小“手机控”;家长没有恒心毅力,孩子也就容易遇到困难时绕着走;家长好逸恶劳,孩子也就容易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要想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也要做到。做孩子的榜样,才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成长。

在辅导孩子功课时,再多一些耐心关心,少一些“暴跳如雷”;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思维定势;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填鸭灌输;多一些潜移默化,少一些疾风骤雨,尊重孩子的天性,为他们的每一次顿悟留住“窗口期”,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雪营

【责任编辑: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