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日起,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20家三甲医院的急诊就诊方式将陆续变革:不再按“先来后到”接诊患者,而是根据病情轻重来排序了。患者就诊前将被采集生命体征,由机器和专业医护人员判定级别,危重者被优先抢救,轻症者将后延。(4月22日《新京报》)
顾名思义,急诊是患者病情严重,需要紧急治疗。急诊患者的来源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是患者家人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直接将患者送到医院急诊;二是下级医院根据病情研判,送到上级急诊。医院治疗急诊患者的一般顺序是“先来后到”,即挂号时的顺序,这照顾到了患者的情感和道义,似乎是较为公平的次序。
按挂号顺序“先来后到”地诊治急诊病人,顺序符合常规、人情,或许是公平的,但它未必兼顾医疗效率。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急诊病人的病情并不严重,没有危机生命,但挂号顺序在前,而排在其后的患者,病情严重危急,需要优先治疗。若医院按排号顺序,就有可能耽误后者。
管理学上有一门学问是统筹方法,也就是科学地安排工作进程,让效率事半功倍。急诊分级是统筹方法在医疗领域的具体应用,它能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不被延误,确保“生命通路”的畅通。在现实的医疗案例中,绝大多数医院也都能兼顾挂号顺序的公平和疾病危急程度,对危急的患者优先治疗。只不过,很多地方的卫生部门并没有做出制度性安排,医院没有明确提出“急诊分级”。
医疗就应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从这一角度看,急诊分级是对急诊患者最合理、最科学的治疗顺序。事实上,急诊分级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北京之前,天津、上海、江苏等地,就已经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急诊分级的积极意义无须赘言,虽然一些地方已经采取这样的措施,但这一制度并没有普及到所有的医院。如此以来,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乃至贻误重症患者。
概而言之,每一所医院都应建立急诊预诊机制,对患者的紧急舒缓做出科学甄别,为危重患者开绿灯。如此,危重患者能被优先抢救,轻症者将后延,保障急诊患者安全、及时、有序就诊。就此而言,急诊分级就应普及到所有医院,确保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稿源:荆楚网
作者:黄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