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观点:营商环境不是“陪会”陪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7日15:55 来源: 荆楚网

当前,各地正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帮助民营企业发展。但在某些地方,有相关部门打着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痛点的旗号,频频要求企业负责人“陪会”。一些号称给企业减负、提气的会议,结果成了企业新负担。(5月16日《半月谈》)

一些政府部门要求企业参会,一是对参会人员身份要求高,不论是否相关、是否熟悉情况,都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会;二是对参会企业有所选择,通知参会的往往是地方重视的,涉及新项目、大项目、标杆项目的企业,而真正需要政府部门帮一把的企业,未必能得到邀请;三是制定政策前开会少,宣讲政策时开会多。

这些以调研情况、解决困难、宣讲政策等名义召开的各类会议,动辄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由于会议定位不精准、议程设置不合理,企业负责人“参会”变“陪会”。一些政府部门“热情”邀约参会,让一些企业负责人劳而无获,深感“吃不消”。有的企业为体现对会议的“重视”,甚至专门招聘一名高管“陪政府开会”,给企业增添了不小的负担。

实际上,一些政府部门召集企业开会,是“以会议落实会议”,认为会开了,企业负责人来参会了,就是把工作做了。至于会议效果如何,却不去关心。这种打着改善营商环境名义的会议,起不到改善营商环境的作用。让企业“陪会”的背后,仍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怪。

其实,营商环境不是“陪会”陪出来的。改善营商环境,召集企业开一些会是有必要的,但要防止“文山会海”现象,避免开假大空、无实质内容的会,避免开给企业添乱增负的会。

一是会议内容要实。一些可以更好熟悉政策、交流情况、解决问题的会议,企业是乐于参加的。但也应该精简会议、合理设置议程,减少对企业主要负责人提出的硬性要求,最好由企业自主选派熟悉情况的专业人士参加。

二是会议形式要改。少开一些能通过电子邮件、政务平台进行交流的会,多开一些涉及企业切身利益,解疑释惑、解决问题的会议。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多到企业一线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少请企业家到政府大楼频繁开会。

三是会外功夫要深。功夫在会外、用功在日常。政府部门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力度通过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公平公正的环境,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如此一来,才是切实改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激发地方经济活力的正途。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向秋

【责任编辑: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