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内蒙古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文章《驻村关键要“助村”》。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了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经验与感悟:真心交流、真抓实干、老实做事。3个月实地走访慰问、实现销售收入40余万元、流转土地1360亩,一件件、一桩桩,正是对这些经验与感悟的最佳诠释。以至于离开之际,村民不经意地说道“留下来再干两年吧”。正是这样的务实作风,推进了扶贫事业的发展,增强了贫困民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点赞。(6月13日《红网》)
眼下,为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帮助群众办实事,各地纷纷选派干部“驻村”。但是,干部驻村不是“住村”,而是当以“助村”为己任,让村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各级干部“驻村”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干部“驻村”至少要做到“三助”。
首先,干部“驻村”莫忘“助村集体发展壮大”。眼下,各地农村村集体经济都普遍十分薄弱,有的甚至一直在“吃老本”。一方面是村集体原本就底子薄,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另一方面是有的村干部根本无心或无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有的甚至干脆常年在城里经商,村集体建设和发展壮大几乎无人问津。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的“驻村”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带好头,树信心,带领广大村干部和村民想对策、谋规划,想方设法把村集体发展壮大起来。
其二,干部“驻村”莫忘“助村民发家致富”。在一些农村里,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里,许多村民仍然处于温饱水平,离小康生活水平还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更为主要的是许多村民信息闭塞,没有一定的种养殖业等相关的科技知识,苦于没有一个“领路人”。这就要求我们的“驻村”干部要把有利于当地村民经济发展的科技知识及时传授给村民,让村民通过科技的力量实现家庭经济增产增收,并最终摆脱贫困,步入小康生活。
其三,干部“驻村”莫忘“助村庄变美”。过去,有不少村庄原本空气清新、河水清澈、青山环抱,但如今的村庄慢慢地变得脏、乱、差。这就需要我们的“驻村”干部要做好绿化、美化、净化、洁化村庄的规划,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广大村民自觉养成爱护环境、整洁村庄的良好习惯,使原本脏、乱、差的村庄变得净、洁、美,并帮助广大村民大力发展旅游业,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乡村游”,从而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实现村美、民富。
可见,“驻村”干部肩上的担子并不轻,“驻村”并非“住村”,而应想办法、动脑子多“助村”,让我们所“驻”的村子通过“助”一把,而使村集体经济变强了、村民变富了、村庄变美了。如此,才能真正助力扶贫事业发展,“驻村”干部才能赢得广大村民的拥戴和赞誉。
总之,一句话,干部驻村当以“助村”为己任。
来源:荆楚网
作者:叶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