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垃圾分类需打好“组合拳”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3日17:10 来源: 荆楚网

近日,上海加强管理垃圾分类的新闻成了社会热点,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也让公众再次把目光聚焦到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问题上,垃圾到底怎么“扔”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垃圾分类并非新提法,早在2000年,我国就在8个城市进行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而现实却是,垃圾分类成效并不显著,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知识和践行度仍有待提高。垃圾分类“强制时代”,考验的是市民素质以及基层治理能力,还需打好基础设施、管理手段和分类意识提升“组合拳”。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基础保障。面对垃圾“强制分类”,不少人质疑,现在的分类真的合理吗?精细分类后的垃圾怎么处理了?后期的分类处理是如何跟进的?与垃圾精细化分类同时进行的,还应该有不断合理化的分类标准,有逐渐完善的投放、收集、运输、分拣、处理系统,有不断提升的无害化处理垃圾水平,形成合理的、完整的垃圾分类处理链,真正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物尽其用。

不断优化的管理手段是必由之路。无论是刚刚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还是2018年广州市城管执法部门对不分类投放大件垃圾市民罚款200元,都是以加强执法监管进行干预。然而,此次上海“史上最严”垃圾分类遭“一刀切”质疑,管理者提出“一小区一方案”,结果奇招迭出,收效甚好。人性化、合理化、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不可或缺,也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不断深化的分类意识是核心所在。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也需要广大群众积极践行。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个过程急不得,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坚持与努力。需要决策者在透明的政策中与民众更多的沟通与协商,需要教育者在“育苗”时浇灌分类意识,需要家庭每一份子做好言传身教,共同推动垃圾分类意识在人们心中的生根发芽。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的是多方合力,多方融合,共同促进。这个过程,必然会有苦,也会有痛,但作为提升公众文明,助力生态文明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有信心,未来,垃圾分类不会再是一种“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习惯”。

来源:荆楚网

作者:任勇响

【责任编辑:林杉】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