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评论员 林杉
“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上周二,豆瓣小组的一个提问引发了一场互联网大狂欢。由此,周杰伦粉丝纷纷开始学习什么是做数据、赚积分、打榜……不到一周,“周杰伦超话”的排名从最初的300名不入一路飙升,在周日早上终于登上微博明星超话榜首位。(7月22日 羊城晚报)
精心制作打榜教程、手把手教学、批量制作饭圈文案……这场80后、90后“夕阳红”的群体狂欢持续近一周,在上周日达到高潮:“周杰伦超话”登顶微博超话明星榜第一名。期间,这场狂欢成功出圈,吸引不少路人网友和微博红人参与,林俊杰、李现等明星甚至亲自下场为周杰伦打榜,助推事件形成新的舆论热潮。
这场狂欢的背后,可以感受到经典与流行的碰撞,听到中年歌迷与年轻歌迷的代际对话,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大家对当下实力评判标准的质疑——流量真的至上吗?正是因为大家有普遍的质疑,所以连路人和明星也要加入这场“证明战”,试图传递一种“不是我不能,只是我不想”的信息,其实质是一场集体发声:流量只是数据泡沫,业务能力代表实力。
流量大代表商业价值高,是当下娱乐市场的主流观点。这背后是一个利益闭环:品牌方和制片方需要热度高的明星带货、带收视率,明星需要品牌方和制片方的资源扩大自身影响力,粉丝在中间制造流量数据,为“金主爸爸”与偶像牵线搭桥。在这个闭环中,一切资源都是顺着流量流动的,流量数据可以是超话排名、销量、收视率、点击率……
从纯商业的角度来看这个利益闭环没有问题,但若回望初心,这中间缺失最关键的一环——作品。试想,若一部作品仅以流量为标准选择明星,而明星宁愿花更多时间参加商业活动而不是打磨作品,10年后,今天的年轻粉丝变成了“夕阳红”,他们会有属于自己的“周杰伦”吗?周杰伦本人曾调侃说,自己很少听别人的歌,“因为我16年前写的歌,到现在还在流行。”从某个方面看,这折射出当前优质作品的缺失。数据一次次再创新高,造成娱乐市场繁荣的假象,“夕阳红”们学习不到一周,戳破了数据泡沫。
不要等到颁奖礼“矮子里拔高个”,粗制滥造流量剧霸屏,再来群体性怀旧。
同时,流量至上的价值观,会伤害那些勤勤恳恳耕耘作品的创作者、表演者,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这样只会形成恶性循环,让好的作品逐渐销声匿迹,部分人无法生存,部分人曲意迎合流量市场。
回归作品本身,就是摆正价值观,更关注明星业务能力。其关键在改变资源流动方向,投资方、制作方需要率先摒弃唯数据论。眼光放长远,一部作品不仅是商品更是艺术,是文化的组成。好的作品与文化相互促进,推动社会前进。我们除了回顾优秀历史,更要认识到我们正在创造历史,这是一种责任意识。要让资源顺着作品自身需求、顺着优秀业务能力流动,这样才能对明星、粉丝起正确引导作用。
明星要认识到只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才是立身之本,外表和人设都是短暂的,经不起时间考验。漂亮的脸蛋和讨巧的人设在娱乐市场层出不穷,市场审美和喜好也瞬息万变,只有优秀作品在时间长河中永存。
同时,粉丝也要摆正心态,追星的重要意义在于学习偶像优秀品质,让自己变得更好。数据只是反映偶像能力的一方面,没必要过度追逐。关注好的作品,把偶像的优秀业务能力内化为自身成长动力,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做出优秀成绩,才是追星的正确方式。
令人欣慰的是,这场狂欢正体现了积极价值观的回归。本次较量中的另一方,蔡徐坤粉丝团也发表声明,未来将会把重心放在关注艺人的作品和舞台,陪伴他打磨出更好的作品。这次,两个时代的群体通过数据较量达成了内心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