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大学生评论大赛】为中小学生减负需标本兼治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8日09:02 来源: 荆楚网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了《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鼓励每周开展“无作业日”引发了网友热议,一时间为中小学生减负又成了热门话题。

广东鼓励开展每周“无作业日”的探索,目的是为了给中小学生减负,初衷是以人为本,值得点赞。但仅靠设置一个“无作业日”来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显然是不够的,治标不治本。要想真正做到为学生减负,减少作业量仅是表层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普及素质教育,构建多样化的选才机制,彻底打破“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

“解铃还须系铃人”,教育主管部门肩负着为中小学生减负的使命。实际上,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素质教育一直在抓,但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统筹安排,尤其是在人才选拔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此外,可以引导学校合理布置课业,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鼓励学生按照兴趣选修选学。同时,严查违规补课行为,排查不合格的课外培训机构,通过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缓解家长的焦虑。

实际上,有无作业并不是中小学生减负的关键。作为学校而言,布置作业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外化表现,最核心的问题是,学校要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不把课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即便是有作业,他们也是快乐的,也会从兴趣方面学到知识,获得成长。

作为家长而言,最为担忧的无非就是孩子的前途。没有家长不心疼孩子的,但为了孩子的前途,尽管内心不情愿,也还是让孩子加入到了培优的行列。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选才方面可以更加灵活。譬如,各大高校可以优选有某一项才能的学生。社会提供更多的岗位,给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人能尽其才,才能有回报,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彻底缓解家长的焦虑。

每周“无作业日”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当老师、家长、和整个社会都不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唯一标准时,减负也就真正做到了标本兼治。

稿源:荆楚网

作者:熊志伟

学校:武汉学院

【责任编辑:林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