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武大分赛区决赛举行 3人夺得总决赛入场券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7日16:53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杨虹磊、林杉  实习生汤洁)“追梦人·正青春”。10月16日下午,在武汉大学新闻学院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武汉大学分赛区决赛圆满结束。高颜值,有思想,有担当,决赛现场高潮跌出,妙语不断,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经过激烈角逐,来自武汉大学的蒋蒙洁、南昌大学的冷凝、武汉大学的曾文鹏分别夺得冠亚季军,三人将获得直通全国总决赛入场券。

选手赛前讨论选题。(实习生 许思安 摄)

视角独特观点犀利 冠军是这样炼成的

作为武汉大学辩论队的一员,本场比赛冠军蒋蒙洁说:“评论和辩论具有一定的共性,二者都是观点的表达。但评论更加生活化,更贴近受众,表达需要更接地气。虽然自己在辩论的技巧上会有一些优势,但在表达方式上还需要提高。”对于本次主题,她认为“流量”是由受众观点构成,推动人类的整体认知变化。她的观点,将对流量的讨论延伸至社会科学领域,跳出了问题本身。独特的角度,犀利的言辞,让她获得全场最高分。

赛后,蒋蒙洁表示,虽然自己准备比赛的时间不长,但平时会经常关注社会热点,也会与朋友交流切磋观点,在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寻找新的灵感,让自己的逻辑越来越明晰,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蒋蒙洁发言。(实习生 许思安 摄)

跨越356公里来参赛 出色表现闯进总决赛

“我提前一天,从南昌坐了2个多小时的高铁,赶到武汉,就是为了能参加这次比赛。”来自南昌大学的冷凝说。作为武大赛区唯一外校选手,今天的决赛,他思维清晰,逻辑缜密,针对流量造假现象表达了自己独到见解:“生活需要调节,娱乐化的内容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应该用平常心看待流量。虚高的流量注定被推翻,这是一条磕磕碰碰的路,但终将拨开云雾见月明。”不回避问题,但心存希望,志在远方。本场比赛,他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评论大赛不仅对新闻专业的学子具有吸引力,本次决赛还有一名选手是来自武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韩雨龙。他表示,自己虽然不是新闻专业,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新闻评论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希望通过参与评论大赛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本场比赛面对蒋蒙洁的尖锐问题,韩雨龙自信迎战,并用对方的逻辑提出反问,赢得其他选手叫好。虽然最后没能晋级总决赛,但他表示,本次比赛让他收获良多:“了解了更多新闻传播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案例,体会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思维的异同。”

冷凝发言。(实习生 许思安 摄)

陈铭指导老师来观赛 鼓励学子用温情来感知时代脉搏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陈闻晋,本来是和学生来新闻学院办事,结果看到选手的精彩表现,被比赛吸引住了,干脆进入观众席。他的学生告诉记者,陈闻晋老师曾是武汉大学辩论队第一届教练和第二届总教练,还指导过陈铭参与辩论赛。作为评论界的大咖人物,陈闻晋老师表示,他对评论有着深厚情感。他告诫大学生评论员,要保持对时代的关切,把专注力放在对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的追求上,用温情来感知时代脉搏。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参赛选手开阔的视野、深度的思考和流畅的表达,给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的相关负责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在点评选手们时表示,“天下苦流量久矣”——此次大赛辩题关切当下,聚焦流量时代的数据本质,辩手们“书翻千秋史,谈尽流量愁”,有破有立,有攻有守,有理有据,文思敏捷,言辞贴切。比如武汉大学蒋梦洁同学辩论技巧娴熟,南昌大学冷凝同学妙用诗词,多位选手人文底蕴深厚。武汉大学的参赛选手整体实力非常优秀,期待更多高校的骄子在全国总决赛上展示追梦人的青春风采。

评委给选手颁奖。(实习生许思安 摄)

看完9位选手的比赛,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相关负责人感触颇深,“这是一场效果明显的新闻实务课,同学们的演讲与口才,展现了深刻思辨魅力,现场也赚了一把流量。我为大家的热情参与感动,同学们的表现证明,当代青年有担当,有思想,已经成为网络舆论的生力军。”他期望,同学们能从热门的流量话题辩入寻找出路的冷思考。没有流量就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就不足以引领舆论走向。把想法变成文章中的说法,把说法变成解决问题的办法。

【责任编辑:何青】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