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让“自然教育”成为治愈“手机病”的一剂良方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2日19:18 来源: 荆楚网

有专家提出,自然教育是疗愈孩子“手机病”的最好办法,将孩子送到泥巴地里、鸡鸭栅栏边、森林里、草地上,送到阳光照耀雨水浇灌的自然界,不仅能治疗孩子的“自然缺失症”,还能促进孩子五感发展,使之拥有更加健康的人格、心灵,为未来发展蓄力。(11月11日 《半月谈》)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新一代未成年人几乎是伴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成长起来的。有数据显示,当代未成年人个人手机拥有率达到了73.1%,其中,城市地区比例为75.4%,农村为67.6%。未成年人中,小学生比例为64.2%,初中生为71.3%,高中生则达到了86.9%。玩游戏、看动漫、刷短视频……可以说,手机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孩子们的生活必需品。

对未成年人来说,手机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专注力缺乏、耐心缺失、视听障碍、动手倾听创作能力弱,这些还只是“轻微病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认知偏差等心理疾病。面对这些问题,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予以纠正,假以时日,“手机病”的“病灶”必然会如井喷式爆发。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是治疗“病根”的基础所在,面对孩子们因“手机病”所引起的对大自然“不敏感”,采取“自然教育”方式予以治疗,不失为一剂“良方”。

自然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将孩子们从网络世界和电子产品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走出虚幻的网络,去触碰、感受真实的自然氛围。让孩子去倾听虫鸣鸟唱、去观察植物生长、去轻嗅馥郁芬芳、去感受四季更迭,置身于清新美好的自然世界中,从了解自然之美、生态规律开始,再到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孩子们的感觉力、观察力、探究力、审美情趣以及自然情怀必然会被无限放大延伸,大自然更将用最质朴也最奇妙无穷的力量,将孩子们“自然缺失症”无声治愈。

当然,孩子们这堂学习“自然之美”的课程不能只是“选修选读”,唯有形成教育常态,将自然美学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始终,方能使“自然之力”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润物无声,久久为功。这对现阶段各地区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中,如何真正重视“自然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毋庸置疑,在国家课程设置中重建自然科学的教育体系应该是上好这堂“自然课”的基础。首先,从教育大纲编写出发,设置明确的教育目标,合理、可操作的教育过程,可控、可见、可测评的教育结果,加深全面教学研发,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走进自然”的前提条件。其次,加大对中小学生“自然教育”课程上师资、教材、仪器硬件等方面的支持投入,改变过去自然学科教学改革进程迟缓,教材编写、教师培养“慢半拍”的现状,是支撑自然教育发展最重要的“脚手架”。最后,应建立“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将带领孩子们“走出网络亲近自然”的责任交托于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模式中,也应积极作为,鼓励孩子出门感受自然,让带有“自然标签”的亲子互动,成为孩子们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过程中,最温暖的陪伴。

稿源:荆楚网

作者:安星予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