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事关脱贫攻坚成败,事关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实现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当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最大制约,成为脱贫攻坚中的“难中之难”“艰中之艰”。我们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持现有政策标准和保障水平,以攻城拔寨的劲头和扎实有效的举措,全力以赴、精准发力,努力啃下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健康扶贫”答卷。
用好“绣花针”,精准施策让疾病不再“拖后腿”。“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在贫困群体中,重病、大病及其治疗是致贫、返贫的最主要原因,有的是因为缺乏医学常识不及时就医,造成小病拖成大病;有的是因为看病难、看病贵延误治疗造成的……因此,要下足“绣花功夫”,聚众力、汇众智、集众志,精准施策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决不能让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方面,要找准落脚点,切实加大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进村入户、上门服务,提高群众的医疗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特别是要开展公共卫生科普教育,普及预防疾病和医疗知识,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另一方面,要找准发力点,充分调动各方力量,认真开展健康扶贫工程专项行动,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好政策,确保相关部门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唯有如此,才能让疾病不再“拖后腿”,让更多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
敢啃“硬骨头”,补齐短板让“病根”不再变“穷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困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问题之一。有数据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在所有贫困户里的占比超过四成,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绊脚石”“拦路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直面“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敢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硬骨头”,确保贫困患者得到基本救治,医疗费用负担大幅减轻,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据数据统计,全国已有1500多万贫困患者得到了基本救治和管理服务;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全国范围内扩大到25种,很多地方在此基础上增加到了30多种;94.5%以上的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得到妥善治疗……因此,我们要继续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把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补齐贫困地区医疗服务“短板”,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让贫困人口的“病根”不再变“穷根”。
筑牢“保障线”,健康扶贫让“红利”惠及每个角落。“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2016年8月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随着健康扶贫工程的深入推进,医疗保障、远程服务、村医上门、集中托养等医疗服务种类越来越多,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努力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明显缓解。如今,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因病致贫返贫比例依然偏高,仍存在少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缺少医生,部分机构基础设施未达标等突出问题,深度贫困地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控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把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真正解决大病救助保障力度不够、医疗能力弱、就医负担重等难题,让健康扶贫“红利”惠及到每一个角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起牢固的“健康保障线”。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攻坚战,必须着力解决贫困户“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干劲,全力攻克这一贫困“堡垒”,在脱贫攻坚战中当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护航者。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