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明确提出了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宏愿,更是有史以来的一项创举。
越到最后,越是最难。在扶贫攻坚剩下的“硬骨头”中,残疾群众作为困中之困、难中之难,一直都是扶贫攻坚最难以逾越的“山梁”。根据相关统计结果,目前仍有17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对于残疾群众脱贫工作,残联主席张海迪曾说:“保障他们如期脱贫并且不返贫、少返贫,不仅仅关系到这些残疾人和家庭的福祉,也关系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这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
由于缺乏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残疾群众脱贫,必须做到措施更精准、政策更贴切,才能有效帮助残疾群众找到自身的路子。同时,由于残疾群众有着更为复杂的心理和生理原因,必须要做到综合施策,从心理、技能、保障三方面入手,帮助和引导残疾群众脱贫致富。
疏导心理,树立脱贫信心。扶贫先扶志,这是近年来扶贫工作的经验之一。对于残疾群众来说,扶志除了要解决脱贫意愿,更重要的是要树立起残疾人脱贫的信心。从很多农村残疾群众生活的实际来看,他们心理上很不自信,帮扶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迈出心里那道槛,对他们加强引导,多鼓励、多支持,唤起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憧憬,鼓起向前的勇气。
多措并举,强化脱贫技能。残疾群众的残疾情况不同,适应的工作也有不同,要根据他们每一名残疾群众的情况,为他们找到最适应的致富道路。特别是要注重运用好新业态、新媒体。近年来各地均在传统的就业模式上,做好新媒体运用,在残疾人脱贫攻坚上运用“互联网+”思维,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值得肯定和推广。与此同时,对于部分丧失劳动力或劳动力极弱的残疾群众,要做好家人的工作,帮助其家人提升致富的技能,同时积极弘扬良好家风,促进家庭共同发展、共同进退。对于一户多个残疾人的困难家庭,要从帮扶措施上予以倾斜,确保他们真正能够提升能力,改善家庭条件。
制度保障,切实解决困难。由于残疾群众需要更多的医疗费用,因此家庭负担远比一般贫困群众重。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在鼓励社会各界持续开展残疾康复器具下乡、免费赠医赠药等活动的同时,可对残疾群众用药及康复进行财政兜底,切实减轻残疾群众家庭负担,让他们在致富道路上走得更远。
“不让一个人在脱贫的路上掉队”,这是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残疾群众的扶贫道路虽然曲折,但只要全社会都能对残疾人多一分关心,为残疾人事业多做一点事,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