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是古人最为平常也是最为喜爱的交流方式。那时候一封家书抵万金,一封情书深似海。如今在互联网的流行下,书信已被邮件、社交软件所替代。而在此次疫情期间,我们又再次感受到了一封封书信的力量,见字如面,笺短情长,饱含力量,寄托期待,传递爱意。
据媒体报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医疗队在援鄂期间曾收到3封令人非常难忘的信。5月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院长刘新民介绍了这三封信背后动人的故事。
这是一封点燃信心的“榜样信”。医疗队刚刚到达武汉不久,收到了医院一位95岁老院长亲手执笔的书信。老院长视力渐退,每天请老伴将新冠肺炎的相关新闻念给自己听,然后一笔一笔写下饱含力量的挂念信。老人曾于1950年参加了抗击鼠疫、1951年参加北京市第一批抗美援朝志愿手术队、1958年支援蒙古国,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老战士,更是大家的榜样。榜样的力量励人心志、催人奋进,锻炼了一支支“敢打敢拼”的队伍,培养了一批批青年生力军。
这是一封汇聚力量的决战信。“春山在望,最后坚守;佳期可期,医者荣光。”这是医疗队在深度攻坚,最艰辛、最困难的时刻,收到来自医院党委书记潘义生代表院党委写下的家书。疫情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凝聚着人间大爱,彰显着家国情怀。全国4.2万多名白衣天使选择勇敢,逆行而上,驰援湖北,连续奋战,成为抗击疫情中国力量的见证,终于,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来时风雨骤,去时满庭芳”,援鄂医疗队的每一位队员,都以厚重仁爱的行动,书写着一个大写的“爱”字,为健康中国贡献着前进的力量。
这是一封传递温暖的“感动信”。“致敬,白衣天使”,简短的话语背后是因封路不能行车,医疗队队员打算退掉已订的蛋糕,而师傅得知是医疗队员过生日用的蛋糕,冒着严寒,徒步十几公里,亲手把蛋糕送到医疗队队员送上,表达感谢之情。刘院长有些激动地说,“这句话非常暖心,暖我们医疗队员的心。在援鄂期间,我们每天都被武汉人民感动着”。感恩与感动往往相互伴随,武汉人这种不服输、助人的精神,这种坚忍、顽强的品格,正能量满满,传递着美好的善意。
在2020年的这个“抗疫”时刻,从这些书信中我们感受到了那些从人心深处迸发出来的力量,那些心手传递汇聚起来的力量,给人以饱满的温度、心灵的抚慰和必胜的信心。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代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