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下足功夫,推动直播带货“不打烊”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8日20:06 来源: 荆楚网

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农副产品待销,许多市长县长走进直播间,变身“带货员”,为本地特色农副产品站台打Call,助力脱贫增收和复工复产,取得积极成效,赢得网民一致称赞。领导干部主动“触电”,运用“互联网+”思维为民纾困,把复工复产和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是转危为机的治理智慧的生动呈现。

市长县长直播带货以政府公信力为产品背书,自带流量人气,卖货火爆也就顺势而成。放在疫后重振民生的大背景下,直播带货推动线上新型消费发展,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对提振经济动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是疫情防控局面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之举,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创新担当,值得点赞。

然而,直播带货本质上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或者叫眼球经济,要维持热度才能保障经济效益,一旦热度“退潮”,效益也就不再。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各地市长县长作为地方行政“一把手”,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出镜直播带货更多是一种示范效应,而非常态。直播可以“下线”,效益却需时时“在线”,推动直播带货“不打烊”,尤需下足功夫。

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模式,直播带货能够“长红”的根本在于产品质量,只有立足长远做好品质管理,才能形成口碑、赢得市场。依托政府公信力、媒体宣传造势以及网民新奇心理,领导干部直播“首秀”往往都取得“开门红”,经济效益立竿见影,这就更应该趁热打铁,全力守好产品质量的“生命线”。要及时做好直播分析和体验反馈。加强商务、农业农村、科经等部门协同联动和数据共享,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时精准监测农货销量分布、流向区域、消费人群、产品口碑等要素指标,广泛运用各类新媒体收集反馈消费体验,做好直播后半篇文章。要完善带货产品入围机制,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加强甄别筛选,确保产品质量可靠、货真价实,坚决规避夸大宣传、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问题和乱象。

受疫情冲击,当前,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既需要政府统筹谋划、创新思维,也需要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引导群众掌握新模式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曾强调,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作为电商脱贫的新模式,直播带货前景广阔。要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示范引领,发动群众、引领群众,要充分调动本土能人、企业家、乡贤、返乡大学生等群体积极性,主动培育培训一批基层电商直播带货带头人,引导思想观念新、学习能力强的农民率先掌握直播技能,大胆走进直播间推介土特产品,并与贫困群众建立结对帮扶,带动共同脱贫致富,推动直播带货进村入户形成燎原之势,培育更多“乡村带货官”,更好助力群众脱贫致富。湖北老河口市薛集镇依托水产、中药材、畜禽等三大优势产业,借力大型智慧农业公司直播开辟市场渠道,通过专业合作社联结千家万户,形成“电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力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积累了电商脱贫新经验。广东清远的“乡村新闻官”也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成效显著,值得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直播带货有赖于交通、仓储物流、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些恰恰是很多乡村的痛点。要打通直播带货“最后一公里”,就需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农村网络覆盖面,建好养好“四好农村路”,合理配置仓储物流点位,努力打通物流、人才、技术等脱贫痛点,同时,积极引进培育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包装推广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电商脱贫和乡村振兴提供充足动能。

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的直播带货,势头火热。如何让直播带货潮“不打烊”,常态长效赋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仍需稳扎稳打、持续发力,下足绣花功夫。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国鹏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