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五月天,处处绿意盎然。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刚经历过战疫的中华大地,此刻已恢复生机与活力,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一株株嫩苗,植下的不仅是绿色希望,更昭示着繁荣昌盛。
“造林绿化”作为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手段,代表的也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理念。在这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祖国大地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蓬勃发展,绿色版图还在不断扩张,为整体和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生态愈绿,经济愈红,万亩林海随风飘摇,经济生态化之路的前方一片光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不能以破坏生态为前提。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加大环保、节能等领域的科技研发力度,把“造林绿化”的理念之风吹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每一个角落。陕西榆林、河北武邑等地将造林绿化纳入相关部门和干部政绩考核,更有不少资源型企业承担起绿色责任,主动认领实施造林绿化任务。同时,还要坚持对新兴产业项目进行“绿色培育”,孵化绿色发展技术和管理体系,同时更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等地位,把可持续发展的初心坚守到底。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稳定需要我们每个人来切身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护一抹绿、爱一束花,不浪费、不污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与到建设美丽环境中。要时刻保持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感悟生命的美好,用实际行动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做贡献,来回报大自然的恩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美丽的生态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民族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守护好每一山每一水、每一草每一木,为新时期的生态发展凝聚起磅礴的时代力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蕴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