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2日14:54 来源: 荆楚网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具有特殊意义。

做好产业扶贫工作要找准自身发展定位。要结合本地疫情影响实际,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安排种养产业发展计划,增加“菜篮子”“米袋子”等短平快产业项目。产业扶贫见成效,关键靠农产品优质优价。湖北各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起各具特色的扶贫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让荆楚农产品享誉国内外。近年来,以潜江小龙虾、恩施玉露、宜红红茶、随州香菇、秭归脐橙等为代表的湖北优质农产品深受欢迎,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逐步形成稳定长效的脱贫机制夯实了基础。

做好产业扶贫工作要精准激发产业扶贫内生动力。就业是民生之本、乐业是兴业之基,依托地方特色扶贫产业,持续激发群众脱贫增收内生动力,让更多贫困人口摒除等靠要思想,从消极被动的“要我脱贫”转向积极主动的“我要脱贫”。湖北省大悟县为巩固脱贫成果,继续攻坚贫中之贫,通过扩大奖补范围和品种、调整奖补标准等方式,不断引导贫困户发展“短平快”、收益好的产业项目,同时精准收集外出务工信息,增收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不仅让贫困户能够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也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摘掉贫困的帽子。

做好产业扶贫工作要创新发展模式。互联网的发展、电商的火热、直播的兴起,让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脱胎换骨”,成为脱贫攻坚的“新风尚”。当下,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线下实体经济受到影响。为此,各地扶贫干部纷纷在各类直播、电商平台上卖力代言当地特色农产品,为农产品带货的“网红干部”日渐活跃。湖北竹溪县“人+货+山”大力推广电商发展模式,将培训实操化、品牌IP化、上行赋能化、物流整合化、站点市场化,助力贫困人员创业就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引擎。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各地要在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精准发力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确保实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惠娟

【责任编辑:荆楚网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