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8日18:25 来源: 荆楚网

营商环境作为地区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金字招牌”。近日,湖北接连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稳定发展若干措施》《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若干措施》等为企业纾困解难,并召开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会议,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突出问题抓整改。

高质量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好的营商环境不仅让“近者悦”“远者来”,让招商、安商、稳商、兴商环环“出彩”,更能助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激发市场活力,化危为机、弯道超车,让企业在国际化、法治化、科技化的“高速公路”上加劲冲刺,尽快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损失、效益夺回来,甚至后来居上,再登“发展之巅”。据相关数显示,营商环境优则产业项目强、发展后劲足。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了发展“加速度”,杭州的营商环境领跑全国,新增企业数量超过新增个体工商户数,新兴信息技术产业迎头赶上,找到了继批发零售、商贸服务等传统优势产业之后的又一增长极,激活了“一池春水”。近年来,北京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2.0版和3.0版改革政策318条,从营商环境考核“样本”,变成助推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二级跳”的“样板”,作出了北京贡献。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最有敏感度。各地“放管服”改革的落地情况参差不齐,个别部门或因作风不严,或因机制不畅,还存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现象。部分民营企业在贷款审批时间、授信额度、综合成本等方面还存在“融资高山”和“融资冰山”。有些地方对要素驱动的依赖程度较高,对支持民营企业大发展,实现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的激励还不够。还有些市场主体反映的“开会多、检查多、收费多、填表多”等问题,需要点对点、实打实、硬碰硬地对照问题改,向着目标干,让“宾至如归”的理念,真正成为服务对象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得实惠的实际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打好重点突破与联动协作的“四场仗”。面对大仗,是选择“入局搏杀”还是“出局观战”?是选择“踏上征途”还是“半途而废”?是选择“追求一流”还是“甘居末流”?此刻,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要打好理念“转变仗”,由过去的“政府端菜”转变为现在的“企业点菜”,坚持以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重点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监管制度改革、政务服务制度改革和信息共享制度改革等。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排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进则表彰、退则通报,打造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要打好政策“配合仗”,对接落实好中央一揽子帮扶政策,与领导干部常态化“一对一”联系服务企业相结合,突出市场战略和需求导向,在创新激励、创业孵化、人才公寓、股权激励、奖励贡献等方面给予精准政策激励。要打好科技“赋能仗”,着眼长远,提前谋篇布局5G、工业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基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栽好“梧桐树”,来吸引“金凤凰”。要打好要素“供给仗”,尤其要重点解决部分金融信贷机构对中小微企业“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的问题,探索新型合作风险共担模式,通过发起设立抗疫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人才发展基金、应用场景专项基金等,为企业唱主角、当龙头、挑大梁解决融资之忧。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大踏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档口,我们必须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守业善为,以对标一流的极致精神,以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擎起更亮品牌、招引更大项目、引领更高创新、带动更多就业、实现更好发展。

稿源:荆楚网

作者:肖迪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