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青少年科创灵感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8日12:04 来源: 荆楚网

不久前,在第118届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上,来自湖南的六年级学生张荣景凭借“连动互换防护窗”获得金奖,是中国代表团在该发明展上获得的最高殊荣,该发明灵感来源于生活中乘坐透明电梯。无独有偶,上海14岁初中生施源因一次扔湿垃圾弄脏手,激发了灵感,发明了一种倒湿垃圾时破袋不湿手的白菜拉拉袋,目前已销售上百万只。我们常说科技改变生活,而科技的发展进步从来都不可能脱离生活实际,发明创造的灵感往往就来源于生活。鼓励青少年结合实践参与科技创新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这也是社会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所以,我们必须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孩子们的科创灵感和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提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两岁左右就会不断地追问“为什么”,往往这个时候恰是好奇心驱动探索未知的重要时刻,通过追问来获得新知,通过想象来丰富大脑。如果家长此时没有耐心,无疑是掐断了孩子的天性。同样,孩子们进入小学、中学,随着知识的丰富和生活经验的累积,慢慢对周遭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在兴趣上有所区分。这个时候,我们更应鼓励孩子们继续提出问题,往往这个提问的过程就是异想天开的思索过程,灵感往往就在这个时候出现。每一个孩子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激励孩子们将灵感转发为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的科技创新,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科研创新对于青少年而言,通常是好奇心驱动,兴趣使然,之所以全社会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就是希望保持这种纯粹,尽最大可能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科研的种子。实际上,为了保护好这一颗颗科研种子,教育部门,科技部门,社会大众等没少操心。譬如中小学,往往会设置科研兴趣班,各地也会创新开展各类学生科研比赛,家长们也乐于带孩子去科技馆涨见识等,这些合力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除了青少年发明创造的数量增多之外,我们的青少年朋友在国际科创比赛中也屡次为国争光,很好的展示了中国青少年的科研实力和创新精神。

为保护孩子们科创灵感和创新精神,全社会怎么努力都不为过,投入多少都不为多。但任何嫁接在青少年科研创新之上的有违教育公平、损害公共权益的行为,必然会遭到抵制,参与者也定会受到严肃处理。全社会鼓励孩子们参与科研,初衷从来都不是“竞跑”,初心是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想象力和积极性,善待每一位孩子热爱科学之心,培养其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科研潜质和创新精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好苗子”。平心而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接触科技资讯更早,掌握的知识面更广,社会的认知也要及时跟上,我们理应鼓励孩子们去探索新领域,哪怕是一知半解,至少拓宽了眼界。但我们绝不允许弄虚作假,科技创新必须纯粹。我们的社会足够宽容,容得下科研创新探索中的失败,我们的社会同时也十分严苛,容不下半点弄虚作假。

生活从来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对于青少年而言,从生活中寻找发明创造的“点”,是获取科创灵感的重要渠道,只是灵感如同火花,往往会一闪而过,所以需要呵护,更需要及时引导。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发现了孩子们的好点子,更多的是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切莫“越界”,让孩子在浩瀚的科技海洋里自由驰骋,这样思维就会没有边界,未来的科研道路才会更宽阔。对于青少年们的创新成果,网友们从不吝啬赞美,对于代表中国摘得国际金奖的张荣景,网友说:“简单的一个发明,可以挽救很多生命”“厉害了,很实用”“真棒”......通过一个个小小的发明创造,我们看到了青少年的活力,看到了社会接续发展的希望。

在青少年的科研稻田里,虽然会有个别“稗草”,但我们不能只盯着这一颗“稗草”,而忘记整田金灿灿的稻谷。对于“稗草”,对症下药即可。一年四季,不误农时。呵护青少年参与科研创新,更费心力。但“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唯有全社会共同努力,给更多热爱科学、乐于创新的孩子创造更为公平合理的环境,让更多优秀青少年通过参加科创活动收获启发,通过接触科研机构、科学家坚定信心,进而踏上科研道路。相信,我们此刻尽全力保护孩子们的科研梦,孩子们定会回馈我们一个惊喜的未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让青少年从小树立科学梦想、坚持科学梦想、实现科学梦想,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更离不开创新平台培养机制,在这条探索之路、创新之路上,我们从未停歇,并在不断优化。“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希望青少年朋友们能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在科研的道路上,大胆探索,早日将科研灵感变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成果,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稿源:荆楚网

作者:魏民生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