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员 林杉
近日,应急管理部官网公布了全国范围内最新洪涝灾情情况。数据显示,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受灾人次上升7.4%,紧急转移安置人次上升19.6%,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下降56.5%,倒塌房屋数量下降72.4%,直接经济损失下降5.0%。
“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回望历史长河,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发展。从大禹治水到李冰修建都江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从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到5G、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气象监测预警……中国人民始终无惧风雨、一路前行,一脉相承的治水智慧在历史卷轴上熠熠生辉。
由此,在与水患斗智斗勇的历程中,我们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今年入汛以来,全国洪涝灾害受灾人口、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与近5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9%、51%、70%和13%。长江流域纳入联合调度的控制性水利工程达到41座,总调节库容884亿立方米;江苏太湖流域形成全域“一盘棋”防汛格局,一体化防汛初现成效;湖北武汉曾经的抗洪险地——龙王庙,今日已是龙腾胜景。看得见的指标数据,显示着我国治水能力不断巩固、防汛能力不断提高,看不见的背后,是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是守护家园的强大信念。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各部门各司其职,全力应对洪水带来的严峻考验。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先后派出几十个工作组赴各地指导督促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气象水文部门全天候值守、滚动预报,为准确决策争取时间;各地充实巡堤队伍,加密巡查频次,及时发现隐患排查风险。扣紧环环相扣的“防汛链”,拧紧压实层层“责任链”,为群众遮风挡雨、筑牢安宁的堤坝。
在一线,防汛救灾的队伍不断壮大。许多在我们眼里仍是孩子的热血青年,冲锋在前,用年轻的肩膀扛起沙袋,持续奋战在抗洪一线,不惧皮肤晒伤、手脚磨出血泡、沙袋蹭伤脖子……一群平均年龄50+的阿姨,组团成为抗洪一线“乘风破浪的姐姐”,巡堤、扛沙袋、熬绿豆汤,干劲不让须眉。平时视田如命的村民,为了保护整个干堤安全,扒掉田圩,淹了自家良田。无数普通人站出来,贡献力所能及的支持,汇集在一起,像阳光一样散发热量,像吸铁石一样凝聚力量。
不少网友感受很深,城市里渍水点明显减少,且退水速度大大提高。“我遇到过5次洪水倒堤,这次是过得最好的,这里吃住不愁,保障越来越好。”鄱阳县北富村的曹绍南被安置在当地一所中学,坦言可以吃上热乎饭,睡上安稳觉。点滴成果的背后凝聚着千万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有无数自愿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有一分力,出一分力,共同守护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
从疫情防控阻击战,到全力以赴防汛救灾,是守护家园的共同信念,是奋不顾身的向前力量,是风雨无阻的坦然心态,将14亿中华儿女联结在一起,展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境界和风雨不动、迎难而上的勇毅担当。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时刻,洪涝灾害又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些守家卫国的担当与奉献会深深铭刻在人们心中,那股上下同欲、风雨同舟的锐气与豪气会转化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念和不竭力量,帮助我们在防汛救灾这场大考中交出满意的答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