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质疑:“没有前途,应该选一个能帮助家里解决经济困难的务实专业。”尽管网友们是出于好心,这种说法仍有失偏颇。姑且不论从考古专业毕业后可以前往考古所、博物馆及文物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就职,获得稳定的收入,大学期间积累的知识、培养的专业研究方法以及考古发现的历史价值也不是“钱途”和专业热门程度能够衡量的。为自己做主,根据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有清晰目标、有学术情怀的体现。
选择专业志愿,首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自己的兴趣。当前,不少考生填报志愿,没有明确的兴趣趋向,而是盲目跟风,填报他人眼中的“热门”专业,有“钱景”的专业,结果进入大学后,才发现专业根本不适合自己。兴趣是学好专业的原动力,个人的兴趣浓厚,愿意积极进取,就比较容易在这项工作上取得成功。《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凭借对大自然强烈的兴趣,持续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艺术等众多领域探索研究,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牙医出身的余华,憧憬着文学的美感,沉醉于文学“让我们心领神会和激动失眠,让我们远隔千里仍然互相热爱,让我们生离死别后还是互相热爱”的魅力,不断磨练出自己“柔弱又无比丰富和敏感的心灵”。凭借兴趣锲而不舍地尝试,就有可能摸索出门路。钟芳蓉坚持选择考古专业,如她所说,喜欢就够了。在日益包容多元的社会氛围和成长环境下,心有所爱的青年,定能在不同领域走上各自的成才之路。
在个人特长、生活环境、就业压力等多种因素下,人们考虑选择热门专业无可厚非,但要坚守自己的理想,笃定前行的方向。多一点“选我所选、爱我所爱”的坚定,多一点为国家为社会的责任,人生的价值将绽放更耀眼的光彩。钟芳蓉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影响而选择考古专业。樊锦诗先生深居大漠57年,忍受着西北艰苦的自然环境、与家人长期分离的相思,潜心石窟考古研究,用一生时光守护敦煌,她说只求自己退休后,能获得“这老太婆还为敦煌做了点实事”的评价。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等科学家……所学的专业、从事的职业,很多都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冷门”,但这些专业是国家、社会需要的重要专业。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最好,实现了人生价值,也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其实只要足够热爱,就没有“热门”“冷门”之别。
“不忘初心,坚守理想”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在每一次面临选择时坚持内心热爱,也需要我们在每一次跨越困难时心无旁骛,“熬”得住、“攻”得久。“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找到心中热爱,并勇于追求,坚持探索,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当钟芳蓉鼓起勇气追逐自己的梦想时,我们更应鼓励她、支持她,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百花齐放、多姿多彩。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帅(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