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15年后,“两山论”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了我国生态文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依靠生态保护的成果向全世界递上了一张张“绿色名片”。山川秀美,江湖清澈,人民安居,在我们同抓共管生态环境的同时,绿水青山也在给予我们回馈,形成走向美丽中国之路的绿色循环。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类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尊重自然生长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之路。自然环境与人类具有“一体性”,只有用心保护,对自然环境尊重并抱有敬畏之心,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善待自然,保护生态,人类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料,在赖以生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保护生态是不是就停止或者阻碍了经济发展?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要明确保护和发展之间的联系——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如水,发展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国仅仅用了几十年就走出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然而迅猛的发展却不得不以牺牲一定的生态环境为代价。“两山论”的提出,力争在谋求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将生态环境有效利用,形成经济效益,从开山取石到风景致富,从寸草不生到牛羊成群,从污水横流到清水绿岸,探索新的着力点,转型发展必将成为新常态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必经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开展得益于发展理念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正是因为有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高度,最严《环境保护法》得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河湖长”制度正式上线……全国上下俨然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浪潮,新理念也在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日常生活方式,从算眼前账到善于算长远账、整体账,意识到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珍贵财富。
生态文明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肩负起应尽的责任。相关部门要敢于做克服困难的“开山斧”,审慎用权,严格执法,对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说不。同时要建立联合联动机制,禁止相互推诿、各管一摊,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环境保护关系到全社会每个人,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要投身于环保的动员宣传中来,用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群众,让生态文明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始信青山不负人,“两山论”推行的十五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向全世界展现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当前受疫情影响,全世界经济状况不容乐观,越是在困难时刻我们越是要守住生态底线,在绿水青山中谋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开新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丽中国的宏伟愿景会变成壮丽现实。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紫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