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都要关心爱护医务工作者,弘扬先进事迹,加强业务培训,支持开拓创新,帮助解决困难,推动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这席话表达了党和政府对医师的关心爱护,也切中了广大医务从业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护佑生命,是医生的天职。而护佑生命的保护者,则应当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共同担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社会上有不少人对医生的职业特点并不理解。但只要简单翻翻《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就会发现,在我国以公益性为第一属性的执业医师可说是工作强度最大的职业群体之一,需要值班、翻班、24小时待命的医生们早已经习惯了“007”的生活。此次战疫,许多人惊叹于“白衣战士”72小时不眠不休的工作精神,称他们为“钢铁天使”。殊不知,正是一代又一代医者忘我工作的常态,才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拥有了一次又一次战胜灾难的底气和力量。
因此,尊医重卫,何时提,提到怎样重要的位置,都不过分。就在几天前,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在“人民爱医行动”年度大会的致辞中这样说道,“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千千万万的医务人员挺身而出,奔赴疫情防控战场。即便有一天我们完全战胜了疫情,也希望全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赞扬、关心、理解和尊重能够延续下去。”
是的,对医生的尊重、理解、关心、爱护,不是一句漂亮的宣传口号、一次节日的例行祝福、一种劫后余生的短暂感动。它应该是全社会长久而坚定的一份共识,更需要全社会为之付出实际行动。
我们不会忘记,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期,老百姓是如何与医生护士一起心手相连、并肩战斗。我们不会忘记,那个为了不把病毒传染给医生而选择不说话的老奶奶,对医生是怎样的爱戴;那些为了让护士们吃好点而冒着风险送百家饭的市民,对护士是怎样的挂怀;那群为了雷神山、火神山建设而从五湖四海赶去支援的志愿者,对医院是怎样的关切……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医务工作者最大的支持;他们看似微小的每一点支持,就是对“尊医重卫”四个字最好的诠释。
当然,营造一个医务工作者受保护、受尊重、受爱戴的社会环境,无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凭一场战疫就能完全到达。它需要时间的积淀、共同的努力,也需要社会法治的完善和保护。一方面,要大力整治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使医生护士的这身纯净的“白衣”经得起廉洁的考验;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细化落实,加强公众的法律意识,严厉打击医闹行为,用法律武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穿上属于他们的“防护服”。
关爱医务人员,就是关爱我们自己;守护生命的守护者,就是守护生命本身。面向未来,面向全国人民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希望全社会能有更多的人与“白衣天使”们“医路同行”。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娜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