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广大餐饮企业也将“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作为经营宗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节约精神已成为餐饮“风向标”。
根据2018年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国餐饮人均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率达38%,实施节约相关政策已势在必行。然而,在厉行节约的过程中,有一些行为在不自觉的跑偏,为“形”而“行”,形式主义时而冒头。“提供小份菜”“服务员推荐合理搭配”等一系列措施本是创新节约行为的合理尝试,但部分单位却将其转化为“节约式指标”“强制式推销”,个别餐饮企业还推出称体重点餐等奇葩规定,将推行节约的要求演变成“任务式”作秀。
许多消费者在见到或听到类似规定后,都感到不可思议,为何节约粮食这一体现中华数千年传统美德的正能量倡议会出现如此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是认识不到位。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成长在物质丰裕时代的年轻人,很少体验过老一辈人的“艰苦生活,“勤俭节约”四个字,都是出现在书本上的字句,从未深入理解背后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如此认识,自然而然的导致了行为的偏差。在落实勤俭节约时,很容易走过场,变成形式主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倡导创造节约型社会非一日之功,需要久久为功。要使勤俭节约蔚然成风,就应杜绝政策落实时的“表面功夫”“形式主义”。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好的政策出台,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条件,将好方法中的共性与自身的特殊性相结合起来,深入调研,敢于实践。例如北方的“乱炖”与南方的“茶餐”,如果不考虑自身的特殊性,不可避免的会导致不和谐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在做好符合本地情况的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各地亦需健全各项监管制度,既要有对消费者浪费行为的劝导、制止,又要有对企业、餐饮公司的依法约束。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加大力度督促食堂加强管控,多提供“半份菜”“小份菜”,开展“光盘行动”,争做“光盘达人”,从全体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做起,从源头杜绝浪费 ,是很好的尝试。只有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形成符合自身情况的“系列机制”,才能打到共赢效果,才能杜绝在行动中的“形式主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创造节约型社会的第一步,而杜绝以“形”代“行”,则是第一步中的基本要求,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餐饮企业,都要秉持行为上的“真诚”,共同推进节俭社会的稳步发展。
稿源:荆楚网
作者: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