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聚焦“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围绕网络安全、计算机使用安全、信息安全、移动支付安全、防电信诈骗和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集中开展系列专题科普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维护网络安全意识,构筑网络安全屏障。
随着在线消费的普及,“机票价格越搜越贵、酒店起价越看越高”已经不是新鲜事,“大数据杀熟”也成为消费者普遍热议的话题。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同样的车型,自己的车费比别人贵;同一份餐食,同一个餐厅,不同的客户,自己的优惠比别人少……这些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厚此薄彼”,都直指大数据“杀熟”。虽然近几年网曝平台“杀熟”不在少数,但大多以系统bug、数据实时变动有缓存等理由搪塞过去,不久之后又“死灰复燃”。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亿,2019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10.63万亿元。网购慢慢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本该清晰的商品价格,却因大数据“杀熟”让商品价格变得像雾里看花一般。
大数据时代本该实现信息流动通畅,平台却利用独立用户之间的信息壁垒打造更多的“私人定制”,先采用不同形式慢慢涨价,当平台逐渐掌握用户的价格敏感程度后,再最大化从用户身上获取利润。面对此种现象,不应再把“陷阱常见”视作“理所当然”,应从个人做起,勇敢发声,抵制平台不良行为。不能因损失多少而决定“容忍值”,也不能因流程繁简而决定维权走到哪一步,要对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零容忍,给“店大欺客”的态度零生存空间,勇于对大数据“杀熟”说不。只有人人都行动起来,形成广泛的共识,构筑起“越线就曝光”“杀熟就重罚”的严密防线,才能真正长久杜绝“钝刀子割肉”的别有居心。
扎牢网络安全之笼,打好一系列制度“组合拳”,我们正在路上。从出台《电子商务法》《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到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再到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一系列政策法规陆续出台,旨在扎牢网络安全之笼,让企业在法制的轨道内开展商业行为,在制度层面遏制大数据“杀熟”出现,营造健康网购生态。
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也要少做“私人定制”的“聪明游戏”,不要把用户当作木偶人,通过收集个人资料、记录购买习惯、建立用户画像,自以为可以“牵”住用户,实际上是作茧自缚,一旦曝光,实在因小失大。把大数据用在“蝇头小利”上,未免太过短视,也真是“大”材“小”用了。为长远发展之计,企业还要加强自我管控,多一些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才能在社会长久立足,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大数据“杀熟”的有效方式。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虚拟世界不是法外空间,和实体市场一样也要纳入市场监管,更要维持最基本的市场公平。通过大数据手段“杀熟”甚至删除消费者评价,搞企业“一言堂”,有违市场公平,也破坏了市场环境。
随着个人信息保护越来越被重视,以及相关法律条文的出台,更多人了解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在学习如何高效对大数据“杀熟”说不。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极大便利,同时也要警惕其成为盲目逐利的工具,必须要给大数据的使用戴上紧箍咒,促其创造更公平高效的数字营商环境,而不是成为“杀熟”的工具。
稿源:荆楚网
作者:薛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