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无农不稳”,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三农”事业亟需科技助力,插上腾飞的羽翼。因此,还要进一步加大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挖掘现代化农业体系发展潜力,助力我国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
及时更新理念,以创新之举助力科学农业高效发展。中国14亿人口的粮食事业是一个极其庞大系统工程,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填饱所有人的肚子,而是要在端稳饭碗、守好粮仓上下大功夫。这便要求我们必须摒弃过度开发农业资源、滥用化肥农药农膜等“旧理念”“老办法”,通过充分结合科技创新发展来不断优化现代化农业体系,站高望远,赢得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动。要紧跟时代潮流,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中,完善网络、摄像、传感等硬件设施,逐步实现智能化管控。不断提升粮食仓储、物流现代化水平,保障粮食物流骨干通道的通畅和农民的利益。不断提升机械化水平,统筹管理农业化整体运作,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用科技创新给农民最直观的实惠。
坚持以人为本,充实壮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优化和体系发展的现代化根本出路在科技,发展科技的关键在人才,高精尖的农业人才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的进步。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特别是农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亟待破局。要不断加强人才培养环境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效益,重点扶持农业各门类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疏通拓宽农业人才培养措施渠道,完善相关绩效评价体系,制定完善农业领域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在新形势下为国家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充分挖掘科技增粮增收潜力提供坚强的人才力量保障。
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抓住关键“牛鼻子”。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单纯地靠耕地面积的扩张和政策性的补贴无法承受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变弱,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生态化、标准化、高效化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成为时代之选。过去的农业生产通常采用大水漫灌、厚肥重施的模式,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产量稳定,如今应当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行农业消费新模式,推广控肥、控药、控水等节本增效的生产技术,让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技术支撑。
这是一个属于科技的时代,科技赋能产业,产业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农业建设要趁势迈上新台阶,这既是人民的新期待、也是时代的新要求。全国各地应立足实际,聚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需求,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三农”能力,积极推广新品种、探索新技术、运用新模式,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蕴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