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阜阳一小学的学生因营养餐味道差,将餐品倾倒进垃圾桶内,该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对此,该校校长表示 “众口难调”,下一步将逐步改善营养餐口味,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事件。昨日,当地区纪委监委牵头的联合调查组发布调查结果称,之所以出现少数学生将吃剩的面条倒掉现象,主要原因是,该校执行营养餐管理规定不够严格,当天供餐及份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们个性化需求。
若是个别学生因营养餐味道不佳,出现倾倒现象,“众口难调”尚能说得过去,没有充分考虑供餐及份量的个性化需求也能够获得大众理解;但假如大量学生都对营养餐味道“不感冒”,恐怕不是口味“难调”,而是营养餐“难吃”的问题了。据爆料者向澎湃新闻提供的图片显示,几位小学生模样的孩子正将手中餐盘里的面条倒入塑料桶中,两个垃圾桶其中一桶内的面条已经溢出桶外,可见“众口难调”“没有充分考虑个性化需求”的说法很难背起“浪费”这口锅。事实上,官方的调查结果也仅对食谱的内容和克重作了公布,并称符合相关规定标准,具体口味问题,则没有提及。因此,对“倾倒”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关方面还应继续追问下去。
距离教育部发布《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通知,要求深入推进校园光盘行动、迅速扭转学校餐饮浪费的不良风气,才刚刚过去了不到半个月,就出现如此现象,不能不引人深思。不难发现,一方面是学校对于营养餐的管理较为粗放,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就餐需求,营养餐本身的品质有待提升。事实上,营养餐的标准不能仅停留在对食物搭配、份量克重的要求上,对口味的要求也应有一套相应的标准。虽然“众口难调”有其现实基础,但是一般意义上的好吃、能吃、难吃,相信任何有相关资质的餐品提供方和监督方都是可以把握的。另一方面,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宣传上,不少地方停留在纸上和口头上,学校和家庭缺乏更加有效的沟通,导致节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此外,对于营养餐的食材采购、加工制作、配送等全流程环节,各级政府部门仍然存在监管盲区,导致部分“问题餐”流入学生餐桌。
当然,也不能忽视,部分学生饮食习惯不佳,也是造成浪费的重要原因。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的营养餐人均每餐浪费216克,约占供应量的三分之一。部分家庭在养育过程中过分迁就和盲目满足子女的饮食口味和偏好,忽略了对孩子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在食物选择上愈发挑剔,缺乏合理的判断标准。
长期来看,还需多方发力,培育学生正确的食育教育观,共同构建良好的营养餐管理机制,才能避免“溢出”事件的再次发生。一方面,要把好营养餐从采购到供应的全过程“安全”和“品质”关。这就需要学校在食材选择和供应上多花工夫,加强前置调研,确保食谱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和口味偏好。尽量引入更多的餐品提供方参与,保障市场的充分竞争。另一方面,要在强化食育教育再加力度,再强措施。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携起手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就餐意识和饮食习惯,不能让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停留在纸上。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营养餐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从提高食材销售、营养餐制作准入门槛等方面入手,筑牢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坚固防线”。
稿源:荆楚网
作者:熊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