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大学生评论大赛】培养节约意识应润物细无声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2日12:21 来源: 荆楚网

近日,个别地方和学校“背诵餐歌打卡”“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等形式主义做法引发热议。教育部官网再次发文提示:制止校园餐饮浪费防止走偏,要求各地各校出实招、重实效,从根本上解决校园餐饮浪费问题。

“南昌某小学要求学生在家中背餐歌拍视频打卡”“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活动在多所学校盛行”……个别地方和学校为应对教育部的指导文件,不从源头思考政策意义、不从实处寻找解决方案,以简单粗暴的形式主义应付,表面上落实了“宣传教育”,却令家长和学生们反感。这种强制打卡、用做题来惩罚浪费的做法,也反映了学校对自身职能的认识不足。将命令式的教育强加于学生,不仅没起到宣传效果,反而助长了形式主义之焰。

学校一向是理念宣传的重地,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不应该沦为命令式的强制教育。学校在进行宣传教育、向全校师生发出厉行节约的倡议时,不能忽视学生们自己的声音。相比强制打卡,鼓励性质的读书读报、征文演讲等活动或许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相比做题惩罚,通过社会实践、劳动体验等正向引导,让学生切身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则更为具有实际操作性。

学校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不把自身看作是命令的施发者,而应该更多地联系学生生活,从实际出发,将勤俭节约意识融入日常点滴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例如,在食堂管理层面花更多心思,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捕捉学生口味动态,不断改进烹饪工艺,尽量减少因菜品质量差导致的浪费;供餐针对不同人群推出大小份、拼菜等供餐制度,方便师生按需购餐。当这些看得见的举动融入学生每一天的生活日常,勤俭节约的意识也将潜移默化扎根孩子的心中。

将“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口号转化为实际行动本就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针对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的宣传教育更不可急功近利。强制命令式教育宣传是明显缺乏长效机制的,也难以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建立食堂的节约制度,去关注怎样进行最基本的引导和教育,让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来源:荆楚网

作者:林嘉懿

指导教师:李广平

学校:浙江农林大学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