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教育部在其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体育老师当班主任被投诉”事件,指出:音、体、美老师都能当班主任。要移风易俗,让体育老师当班主任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是将来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时髦。
一直以来,存在着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段子:“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言语之中,充满了对体育老师的不认可。在这种刻板印象之下,不难理解,家长对体育老师督导学生教学能力的不信任以及对其教学资格的充分怀疑。再加上,唯分数论的成绩结果导向,直接造成家长、学生乃至教学系统内其他老师对所有“副课”老师的轻视。语数外等科目纳入考核,它们就是“正课”,学生就拼命学,而体音美等科目则靠边站,清一色为“正课”服务,其他老师想占用就占用。
这种“学科偏见”不仅仅严重导致学生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对于优秀师资、人才的埋没。前文所述的体育老师是研究生学历,有过10余年的教学经验,还在大大小小的教学比赛中获过奖,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一名优秀教师。教育部对此也回应,每一名教师都是要有教师资格证的,都是符合教师要求的,他们教的科目不同,不等于说哪些科目就不能做班主任。而家长却仅仅因为教师的教学科目身份,便草率投诉,实为不妥。这一举动不仅仅寒了体育老师等副课老师的心,更加重了这个行业的鄙视链条,埋没了专业老师的才能。
而如何转变这种陈腐观念,扭转长期存在的对于“副课老师”的刻板印象,给予这些优秀的边缘学科教师更多价值实现空间以及职业认同和归属,更是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
一者,规范教师考评体系应当得到更多重视。不应以课程的重要程度来论老师能力水平的高低,而应当充分考虑到现实因素的复杂程度,灵活变通,讲求多元的考评体系。再者,增加“副课”的重要程度。近年来,将“体育”、“美育”纳入学生考评,甚至将体育分数提高到和语数外同样分值的提案已经成为现实。当然,不只是纳入考评一种方式,让学生从心底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宣传也同样值得提倡。分值上去了,认识达到了,所谓的“副课”老师的地位相应也会得到重视。
体育老师等“副课”教师群体,他们原本就和其他老师是一样的、平等的,都是各自怀着憧憬投身教育行业的,也有着极强的专业素养。现如今,“副课”老师们地位降低、不被重视、不平等的状况亟需解决。为此,恰恰需要在制度上、考核上双管齐下,不仅仅让体育老师当班主任这一现象成为时髦,更重要的是,打破“学科偏见”,不再让好的“副课”老师遭到莫名“绑架”。
稿源:荆楚网
作者:贾寅鑫
学校:重庆大学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