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大学生评论大赛】教育的“快进键”不能随便碰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2日21:19 来源: 荆楚网

近日,澎湃新闻人物专栏报道了一个特殊的“学校”。“狂人”张民弢,提倡超常教育,于2013年创办了一间名叫“圣童家学”的“私塾”,妻子则在这里做老师。他对家长们承诺,孩子五岁送来,“十三岁上专科,十六岁上重点一本”。而他的女儿张思敏就是按照这样的模式教育出来的“模板”,13岁的她已经从商丘工学院毕业,在父亲的“私塾”里做助教。

10岁通过单招考试考上民办本科,听起来让人惊讶。可超前的教育进度,代价是被牺牲的童年。一心想把女儿培养成“样板”的张父,为了隔绝外部对女儿的“负面影响”,把孩子安排在了单独的教室学习。这塑造出她内向的性格——没有朋友,独来独往,长时间不发一言。可对于张思敏而言,连“家里人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为人父母,不应大权独揽,忽视孩子的意愿,否则不仅不能得到理解,更可能关闭亲子之间沟通的心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父母对子女成长的殷切希望,也是当今家长具有的一种普遍心态。希望孩子有出息没错,但如果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最后可能适得其反。教育应当是多方面的培养。只认字不读书,只会张口念,而不懂文字背后的意义;只读四书五经,而不进行道德培育。这些显然是不成系统的。而所有的教学都是以考大学为最终成功标准,显然是片面的,毕竟大学仅是一个学习阶段,后面的奋斗之路还长。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简单的工具生产。《道德经》云:“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如果只注重技巧的增长,而没有德与智的润养,就会将幼小的心灵引向歧途,培养出来的也只是读书机器,不具备健全的人格。所以切忌揠苗助长,因材施教方能让孩子们在教育的大花园里百花齐放。

教育方式往小了说只是父母的个人选择,却影响孩子终生。而人生如白纸,揉皱了想再铺平就难了。我们尊重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却也要奉劝家长们急功近利的教育都要不得,别让成年人的焦虑误了孩子的一生。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思琦

学校:贵州大学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