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有弹幕的课堂是大学该有的样子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9日16:55 来源: 荆楚网

尽管室外气温骤降至零度,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智慧教室里却热气腾腾。近日,记者与2020级环境工程专业的42名学生一起上了一堂特别有味的思政课——弹幕问答、词云分析、课堂表情包……在思政课上,一系列网络文化语境下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学生们时而用手机与老师互动,时而又打开小程序在线答题。

真实课堂,虚拟场景。在传统而刻板的思政课堂上,吹来活泛生动的信息技术之风,于是学生们——身临其境与马克思“面对面”学习《资本论》,网上参观以巨幅五星红旗为造型国旗教育馆,点点鼠标体验华人华侨海外创业艰辛历程……思政课与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构建了全息化、可视化的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学习体验。这样的课程,自然很“吸粉”。

在中小学课堂都会玩起“刮刮乐”——你刮出“试卷”、他刮出“考题”的今天,坦白说,最该穷则思变的大学课程,很多时候仍生活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不久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这是教育部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以来,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亮相。为什么要“打造金课”?千千万万的理由当中,比较扎心的一条,就是部分课程的体系、内容、程式离社会和时代太过遥远。不把课堂当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课”、而只是冰冷知识灌输的手段,别说立德树人,就是寓教于乐,也难以企及。

比照《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高校的思政课应该有更多大可作为的空间。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方法很多、路径很多,探索的手段和技巧也很多。弹幕问答、词云分析、课堂表情包……这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网络沟通范式,确实只是形式,但形式服务于内容、形式也有亲疏冷热。正如温州大学党委书记谢树华所言,这些形式,“增进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让思政教育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这个价值判断特别难得:因为在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课程体系里,“意义”往往大于“意思”,甚至只要有“意义”、哪怕全然没“意思”。

事实上,某种意义上说,“有意思”才是“有意义”的前提。大学之大,在于学问的吸引力、在于探究的聚合力,如果课程不能吸引人、课堂不能留住人,再牛气的“查重”或者花式点名,也只是扬汤止沸的办法而已。数年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大一学生的出勤率是87.6%,大二为75.7%,大四的只有49.5%。这固然与放飞自我的管理有莫大干系,但客观地说,也与课堂味同嚼蜡、课程古板老套的现状密不可分。一句话,有生命力的课程,才能真正留住学生的心,让课堂变得有意思,教学才会有意义,课程才会有价值。

教育,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无论是大课小课,不管是大学小学,如果“摇动”的力度过猛、“推动”的速度过快、“唤醒”的分贝过高,恐怕也会事倍功半、适得其反。让课堂“有意思”,让思政课时髦起来,跟得上信息化和网络文化的步伐,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而有弹幕的课堂,恐怕也是大学该有的模样。

来源:荆楚网

作者:邓海建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