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此心安处是吾乡⑧】就地过年,期待创造新“年味”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7日14:46 来源: 荆楚网

临近春节,家乡朋友致电的多了,多问是否返乡过年。疫情改变生活,也改变传统的文化节日过法。

每年这个时候,春节就像一道无声的“全民召集令”,令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心潮澎湃,恨不得插上翅膀即刻回到家乡,跟亲朋团聚。今年,就地过年成为新的春节模式。既留之,则安之。辛丑新春,如何安置众多思乡的心灵,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外谋生的人就地过年,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社会和家人负责。人们往往觉得家乡的年味最为正宗,如果在外地过年,普遍担心感受不到家乡的年味。这样的顾虑,人之常情。就地过年,又何尝不是为新年味的创造提供契机呢?

(记者李辉 摄)

翻开春节这部民俗画卷,我们意外地发现,过年的传统,几乎多与社会心理的慰藉有关。“年”由来,本身就是祖先与大自然博弈的产物。包括后来的祀门习俗,是用门神来抵御凶兽。整个春节的习俗,都有人类战胜大自然的影子。可以说,传统的“年味”,是大自然馈赠给中华民族的礼物,只不过这种“礼物”是民众用智慧创造出来的文化财富,她乳汁般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至今韵味无穷。

通常,返乡过节,图的是感受家乡的独特的年味。然而,时代的变迁,年味也应跟上时代的脚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电视台开创了《春节联欢晚会》,这挡节目成为过去四十年的新年味。虽然它众口难调,但不可否认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更具标志性的习俗能取代春晚这道“年味大餐”。那么,新的问题来了:疫情当前,就地过年的人们,有无创造新年味、新习俗的文化自信呢?

(记者叶飞艳 通讯员张昊 摄)

所有的年味,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辛丑春节,大江南北就地过年的人不在少数。在克服了最初的纠结心理,如何激发就地过年的人萌生一种创造新年味的文化创造冲动,也许是摆在我们这代人面前的一道“新春考卷”。这是一场集体的智力竞赛,也是一次社会文化实验,它在测试我们的群体智慧,有无能力回应社会文化心理的寂寥。

文化创造的前提是匮乏。农耕文明创造的年味和工业文明贡献的年味,需要在网络文明时代有新的创造,让新年味满足新时代的心理诉求和文化诉求。疫情面前,什么样的文化仪式能被当代社会普遍接受,这样的仪式能经得起时间的淘沙,答案也许就在某些人的口袋里。

(记者 刘中灿 摄)

辛丑新春,期待就地过年的人创造出网络文明的新年味!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海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雷榕】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