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让科技特派员提高乡村振兴科技含量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7日09:50 来源: 荆楚网 ​

近日,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点赞武夷山市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强调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源起福建南平的科技特派员制度至今已有22年,数十万科技特派员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年均转化示范2.62万项先进适用技术,践行着“让技术长在泥土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庄重誓言。

植根农村、贴近农民,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科技特派员与乡村发展唇齿相依。比如,湖北省级科技特派员、宜昌市晓曦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聂红丽依托与专家共建基地优势资源,筛选出适宜宜昌的主栽品种3个,花色品种2个,推广面积5万亩,通过柑橘品改,柑农实现亩产增收2000元。“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专家、学者、教授可以是科技特派员,农业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中的人才、在外能人以及“土专家”“田秀才”也是科技特派员。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科技特派员选派既聚焦“三农”又跳出“三农”,把涉农电商物流、生态治理、旅游文化等纳入领域,把农民需求和农民满意作为选派标准。“有问题就问特派员”,乡亲们的心里正因为有了科技特派员这个主心骨,乡村振兴信心足了、胆子大了、步子稳了。

对农民的热情、对科技的激情和对农业的豪情,科技特派员有志于在乡村振兴中干事创业。解决科技特派员后顾之忧,让其省心、安心、放心,变“要我去、派我去”为“我要去、我想去”,需要科技管理部门、选派单位、接收单位共同发力。实施工资福利、岗位、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政策,优先支持创办、领办、协办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保障科技特派员取得合法收益,让科技特派员“名利双收”。

离农村最近、和土地最亲,科技特派员与第一书记、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村医等各类人才计划,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田秀才”“土专家”熟悉农村基层情况,科技特派员有专业技术,眼界、视野开阔,“田秀才”“土专家”可以协助科技特派员更好更快地融入农村,科技特派员对“田秀才”“土专家”进行“传帮带”,可以提升科技推广运用能力。如果把两者优势“联姻嫁接”,定能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上取得“1+1大于2”效果。

让农民富了口袋又富脑袋,让农村不但富裕而且美丽,乡村振兴为科技特派员提供了发挥才能、奉献智慧的舞台,科技服务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需要深度、广度和宽度的延伸和拓展。靠天吃饭到科技推动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责任重大。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人才下沉、让科技下乡,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会让科技特派员的服务热情和创新创业创优活力竞相迸发。依靠科技特派员这支乡村振兴的先遣军和生力军,乡村振兴有了科技含量,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宏伟蓝图未来可期。

来源:荆楚网

作者:朱大钊(湖北宜昌)

【责任编辑:荆楚网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