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了“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持续改善。我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3.5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正稳步提升。
医疗公平,体现在“让群众买得起‘救命药’”。“你们再降一块钱都降不成吗?”“底价是不能改的,请拿出最大诚意为老百姓让利”“为了患者一分一厘都会争取”……一段时间以来,医保谈判的砍价场面,在网上赢得一片叫好声。为了让大量救命救急的好药经过谈判降价进入医保,通过医保药品准入谈判和药品集中采购,发挥“战略购买者”作用,2020年,医保谈判专家尽最大努力的医保谈判为老百姓收获119种药品的保障权益,成功率达到73.46%,平均降价50.64%,大大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目前,《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药品已达2709种,基本医保对癌症、罕见病、慢性疾病用药及儿童用药的保障范围明显扩大。老百姓用上“救命药”的背后,正是国家医保部门多年来通过多种手段稳步提升保障水平的努力。
医疗公平,体现在“让患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如今,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以全民参与为支撑,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条件大幅改善,城乡医疗水平差距日渐缩小。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的94.92%,全国84%的县级医院已经达到二级以上的医院水平,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达90%左右;资源和服务整合不断加强,全国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已经达到1408个,县域医疗共同体达到3346个,跨区域的专科联盟达到3924个,同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社区医院建设。“互联网+医疗”让越来越多的百姓享有了健康公平的医疗服务,全国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
医疗公平,还体现在“让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看病”。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医保在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5年来,全国贫困人口的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基本实现了贫困群众的全覆盖。累计帮助275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人口经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这三重保障后,住院的综合报销比稳定在80%左右。医保扶贫政策近年已经累计惠及贫困人口4.6亿人次,累计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接近3000亿元。正如国家医保局规财法规司副司长隆学文所言,中国医保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障网,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减贫计划。医疗公平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照亮了每一个国人健康的梦想。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基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进一步提高到79岁,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到那时,民康国富,民健国强,中国必将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稿源:荆楚网
作者:柯静(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