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1日15:18 来源: 荆楚网

近日,“中国最美乡村”兴山县昭君村举办花朝节暨汉服摄影大赛,数百名身着汉服的青年男女走进景区打卡,与青山秀水相映成趣,掀起一场古风热潮。独特的文化韵味不仅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昭君村的美,更展示了昭君村的文化之“魂”。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只有挖掘、传承独特的文化,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竭源泉,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精神动力,推动乡村繁荣发展。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乡村振兴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乡村文化建设是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动力。目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整治村容村貌,发展农业,振兴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凝聚人心、提振精神的作用,才能真正激发振兴的动力,为乡村振兴引来源头活水。譬如,河南省探索以文化建设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既补短板,又做内功,既抓硬件投入,又重机制完善。音乐厅村里扎根,图书馆书香进门、千村联欢唤醒“村文化”……一系列探索孕育了一股向上的精神力量,并辐射到千家万户。改变了3000多个孩子没有音乐老师的境况,让不知舞蹈为何物的村民会跳三四种舞、唱四五段豫剧。1120个村庄办出了属于自己的乡村春晚。丰富的文化活动激活了乡风文明,唤醒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广大村民强大的归属感,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

乡村振兴不仅要注重文化建设,更要打好特色文化牌,树立文化自信,稳固乡村独有的“根”,铸就乡村特有的“魂”,使美丽乡村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化身传统文明的活化石。譬如,兴山县是昭君故里,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山水资源。近年来,兴山不断挖掘昭君文化资源,围绕昭君文化品牌建设,开发与昭君相关的遗迹,将其打造成集历史文化、村落文化、田园风光、人文与自然山水景观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区。让“昭君出塞和亲”历史事件和“昭君遗址遗迹”等古汉自然生态景观“天人合一”,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获得“2019中国最美乡村”荣誉,吸引了知名青年艺术家李玉刚“寻梦昭君”,并创作大型诗意歌舞剧《昭君出塞》,将昭君文化传播到海内外。兴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传承和彰显了地域文化,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昭君品牌,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愿景。

乡村振兴要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擦亮非物质文化名片。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农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一个地域的精神血脉,构成了一方百姓的精神寄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应当代代相传。譬如,年仅14岁的兴山县非遗文化传承人余思懿,3岁时就对自己的太姥姥、被尊称为“三峡民歌王”“鄂西歌后”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家珍唱民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倡议组建“四世同堂民歌团”,参与兴山非遗文化下乡、宜昌市非遗文化展演、央视“记住乡愁”录制、央视“2020年丰收歌会”等数十场演出,用稚嫩的童音演绎古老的地域风情,让兴山的千年古音回荡神州大地。又譬如,兴山县高岚小学在抓教育教学的同时,还主动传承兴山名歌,学生童声清唱《兴山名歌五句子歌谣》获得宜昌市第四届青少年宫文艺汇演金奖,不仅展示了学生的艺术风采,还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传承非遗的种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要让农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是要保存好乡村的文化记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把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作为“助推器”,不断焕发乡村活力,勾画“本土居民不愿离开”“离开的游子盼着回来”和“外地的游客想着进来”的美好蓝图,共同筑牢乡村之基,守护乡村之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平先(湖北宜昌)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