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农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7日21:47 来源: 荆楚网

据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作为今年春节后首个小长假,游客们积压已久的旅游、返乡、探亲等需求,在清明节得以释放。清明3天小长假,全省共接待游客117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65亿元。“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全省各地应乘势而上,努力打造特色乡村游,让其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富有特色的乡村游往往自带“磁石”力,吸引城市生活的人们。相较于钢筋水泥的办公楼,乡村幽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秀美的山水,翠绿的植被,悠闲舒缓的田园风光,成为现代人释放压力、暂时远离忙乱、获得精神放松的最好去处。而独具特色的乡村游更是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成为“香饽饽”。譬如,黄石大冶市殷祖镇举行“土主会 印子粑”暨出嫁女回娘家节会,数千人共同庆祝传统习俗;宜昌长阳“花屋场”乡村旅游点、“两河口”“小秦寨”“王家棚”等特色旅游驿站游人如织。这些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观美景、尝美食、品民宿,人气旺了,村民“钱袋子”自然鼓了。

乡村游不仅要有“看头”,还要有“嚼头”,不仅要抓住游客的眼,还能留住游客的心,让没来过的期盼着来,来过的惦念着回来。如何在赏农家景、吃农家饭的同时,来一场心灵的“赴约”,让疲惫不堪的心灵在乡村旅游中实现“复原”,让游客找到情感的寄托,是乡村旅游最需要探讨的课题。譬如,江苏省小杨村建设了200余平方米的民俗文化馆,展出民俗物品约800件,分别按红色文化、古瓷器文化、算盘文化、民俗生活文化等主题陈列。文化馆成为小杨村重要的“加分项”,让过去偏僻的小乡村成为游客打卡地,成为他们寻找乡土文化的好去处,寄托乡愁的好载体。尽管回归乡村生活不现实,但是让人们在快节奏的间隙,“触摸”到祖辈们的勤劳和智慧,帮助游客“找回逝去的乡愁”。寻觅“根”的归宿感,一个情感的寄托地,勾画了“走了还想来”的美好蓝图。

乡村游还应用心做好增值服务,让游客自发成为景区代言人。人们外出旅游,目的就是放松心情,缓解疲劳,更好地回归生活。景区提供优质的服务,创新服务体验,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可以让游客感受到“物超所值”,主动成为景区的传播者和推荐者。譬如开展“种下一棵愿望树”活动,不仅让游客怀着美好的憧憬为景区植树造林,而且“来年看望愿望树时享受免门票”优待,大多数游客不仅愿意成为“回头客”,还会带领朋友一起享受这份美好。再如,开展“我为亲朋好友送祝福”活动,通过邮寄照片、土特产的方式,游客主动成为景区的代言人。通过提升景区服务管理水平,落实“关键时刻和细节管理”,给予游客不可模仿的“景区温度”,让其享受“极致服务”,让他们“情有独钟、主动代言”,实现“游客变导游”的目的。

乡村旅游不是简单地“开门迎客”,一方面要满足游客“诗与远方”的追求,另一方面要推动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厚植文化根基,坚守青山绿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找准定位,凸显特色,把乡土风貌、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完美结合,努力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使命。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平先(湖北宜昌)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