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年轻人立遗嘱”何须大惊小怪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7日17:47 来源: 荆楚网 ​

近日,年满18岁的大一新生小红订立遗嘱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网民们围绕着“年轻人该不该立遗嘱”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据《2020年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订立遗嘱。2017年,有55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截至2020年底,这一群体人数合计已达553人,最小的是“00后”,17周岁。

自古以来,受儒家文化影响,“死”是非常忌讳的事情,不可妄议。所以每每谈及死亡,不是避而不谈就是语焉不详,这导致当死亡真正来临时,许多人慌了手脚,不知所措。然而遗嘱年轻化却让我们看到了如今的年轻人有更能直面生死的勇气,有更能理性思考人生价值的智慧。

遗嘱年轻化是年轻人认识生命的一种方式。白岩松曾说“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根据华东师大一份调查显示:“63%的家长都难以接受向孩子开展和死亡相关的活动”。死亡教育是我国文化传承中缺失的一门必修课。曾经热映的《寻梦环游记》将亡灵城描绘成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相比于传统地狱的恐怖,这部动画用温情串起了生命的美好。其实生命的意义在于去经历多彩的风景,去拥抱积极健康的人生,而一味地压抑和逃避只会让怯弱滋生,让恐惧蔓延。年轻人开始考虑立遗嘱是对生死观的正确认识,也是对生命价值的进一步反思。18岁的余成在订立遗嘱前多次强调自己身体健康、头脑清醒,订立遗嘱是慎重考虑过的事情。这份洒脱和淡然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己的负责。正是因为正确看待了生死,才更加懂得预防未知的风险,努力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正如小红所说:“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以后会更加认真地活着。”

遗嘱年轻化是法制教育成果的体现。在传统观念里,立遗嘱是一件“晦气”的事情,因伦理道德问题一直处于“老人不敢提,子女不敢劝”的状态,结果往往只留下了几番撕吵、一地鸡毛。南京“无法定继承人百万遗产纠纷案”让七个亲人对簿公堂,亲情割裂,从此陌路,让人叹息却又无奈。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普法工作,从线下的基层法律援助到线上的“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从法律法规知识书籍到法律知识科普小动画,用多种形式尽可能地将法律知识带到到民众身边。随着《民法典》的实施,遗嘱形式更加自由丰富,新增了打印遗嘱、录像遗嘱,让订立遗嘱这件事不再繁琐复杂。年轻人大多伴随着互联网长大,对于信息的接收、新事物的学习和自身权益的维护有着更敏锐的感知和更成熟的表现。他们更愿意用法律手段给自己增加一份保障,规避一些风险。这是年轻人法律意识的进步也是我国多年来普法工作的成果。

遗嘱年轻化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上课铃声。2017年,阿里健康发布了《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白皮书显示脱发人群的年龄正大幅下沉,90后成了“主力军”。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90后而言,脱发成为了一个时代特征,然而我们看得见的是脱发,看不见的却是沉重的压力。长时间熬夜、焦虑、失眠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肥胖、心梗等字眼常常蹦上头条。这些问题促使年轻人去思考明天和意外到底谁先到来,而一批90后网友也自嘲自己是三十而“立”的一代。但值得庆幸的是即使这般压力也没压垮这一代,反而让90后们更加懂得生活的不易,更加愿意为了未知去做打算。年轻人在订立遗嘱后,更愿意将生活的压力转变为追求健康的动力,紧张忙碌的同时不忘喝几口泡着枸杞的养生水,下班后一定要跑上个几圈,每年都雷打不动地去做一次体检。不知不觉中,健康生活方式的上课铃已悄然敲响。

年轻人立遗嘱并非什么奇怪的事,也无需进行多方探讨。这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只有充分认识,我们才会思考怎样拥有更加积极的人生。愿每一位年轻人在生命的长河里感悟人生的真谛,拥抱健康的未来。

来源:荆楚网

作者:宋冲(湖北宜昌)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