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中国共产党百年长江情·红色篇】当衣办校点燃江城革命圣火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5日22:59 来源: 荆楚网

建一座中学,点燃一城熊熊的圣火。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也是武汉中学的创建者。

1919年初,董必武从湖北同乡、潜江人李汉俊那里接触到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书籍,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一下子照彻他苦苦求索的心田,使他更加真切地领悟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朴素真理:人民大众是决定历史走向和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有了思想明灯的指引,董必武决心唤醒民众、组织群众,“在旧社会办点新事”。他同李汉俊、张国恩、詹大悲等志同道合的革命者一致认为,办报纸、办学校是“唤醒群众、接近群众最有效的方法”,也最能发挥知识分子的优势和特长。

世事从来是“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董必武离沪返汉,着手创办学校,集合九名筹办人,募集开办费用。除董必武同窗雷大同出资120元外,每名筹办人均需出资20元。1919年的冬天异常寒冷,董必武却毅然将身上的皮袍脱下,典当了20元钱,凑足办学经费。

1920年3月,武汉中学在武昌涵三宫街南面的一所狭小旧房子(现武昌区粮道街297号)里正式开学。董必武邀请陈潭秋、刘鼎三、李汉俊、恽代英、黄负生等进步知识分子到校授课、演讲,以启迪民智、宣传革命;通过恽代英主办的利群书社为学生购买《共产党宣言》《新青年》《湘江评论》《武汉星期评论》等进步书刊;亲自指导学生创办《武汉中学周刊》,介绍新思想,发表反帝、反封建、推动教育改革的文章,使武汉中学很快成为武汉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红色据点,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共青团组织也经常在这里开展活动。1921年夏天,董必武、陈潭秋代表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图为:私立武汉中学旧址。来源:湖北党史网

“莫讶头颅轻一掷,解悬拯溺是吾徒。”在董必武、陈潭秋等人引导下,武汉中学师生中许多人都走上了革命道路。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重要领导者王志仁、王奠川、王秀松等,均为武汉中学毕业生。南昌起义、井冈山武装斗争中,活跃着武汉中学毕业生的身影。这所长江之滨的新型学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稿源:荆楚网

作者:曾成(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荆楚网二读】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