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守护乡村文化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7日19:10 来源: 荆楚网

近日,中新网报道了兴山县古夫镇文化站站长马超。30多年来,他培养民间艺人900多名,组织各类文艺演出1000多场,让众多民间艺人吃上了“文化饭”。网友们称他为“文化更夫”,守望着乡村文化的根与魂。乡村文化地域文化属性强,往往是老百姓维系和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及弘扬,凝聚起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化兴则乡村兴。玩狮子、舞龙灯、踩高跷、划旱船、唱山歌,乡村文化萌芽、发展于农村生活、农业生产中,与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和亲近性,满足了农民的文化需求、精神需要,记录着生活,承载着文明,传承着乡愁。譬如,被学界称为唱得出来、弹不出来“琴缝里的音”兴山民歌走进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课堂。这些来自于山野田间的好声音,这些活跃在一代代农村人心目中的文化样态,滋养和丰富着太多人的精神世界,也让从乡村走出来的人始终记得,不论走多远,总还记得这方土地,这方山水。

乡村文化源自农村生活,应该回到人民群众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文化应取其精华,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增添乡村文化的时代内涵,提升乡村文化的强大凝聚力。譬如,对乡村文化进行形式、服饰上的改变,被誉为“鄂西二人转”的“踩堂戏”演出形式由2人变成4人、6人,踩堂戏《对口支援心连心》走进了全国农业博览会。而乡村文化与自治法治德治等乡村治理以及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嫁接,创作出与时代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喜闻乐见文艺作品,用身边人演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则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积淀文化基因和道德底色。当前乡村振兴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优秀的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方式演绎和宣传,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凝聚人心,最大范围团结各方力量,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当前,随着互联网、电视媒介快速发展,谁来演、谁来看以及什么方式来演来看是乡村文化传承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通过村文化室、户文化中心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发现、培养乡村民间艺人,让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由一个人的爱好变成一个团队的力量,直至一群人的奉献,形成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态势。推动民俗表演、节庆活动、非遗培训等文化活动与乡村旅游融合,在展现文化底蕴和体验传统文化中让乡村文化工作者有舞台、有成就、有收入。“互联网+”快速发展对乡村文化传承带来新机遇,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采用短视频、直播、微电影等形式,建设乡村文化数据和乡村文化档案,让乡村文化“电子版”慰藉在外游子思乡之情。

乡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根柢,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内涵。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乡村振兴才能具有持续精神动力,才能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内生发展动力,才能更自信地拥抱乡村振兴美好前景。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朱大钊(湖北宜昌)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