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中国共产党百年长江情·弄潮篇】同饮长江水,共话调水情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0日12:20 来源: 荆楚网

50年的反复论证,12年的卓绝建设,6年的科学调剂,俯瞰中国神州大地,长江之水分别从湖北的丹江口、江苏的扬州启程,流进北方的千家万户,这就是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1156公里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南水北调,国之大事

打开中国地图,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从南到北,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黄淮海流域人口、耕地、经济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2%;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600亿立方米,是黄、淮、海三河总径流量的近7倍。1952年,毛泽东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一个“借”字,既体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又给南北双方如何互利共赢留下商量的余地。

历经半个世纪的反复勘探、研究、论证,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共同构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大水网。随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百万设计建设者和数十万移民群众用智慧、真诚和奉献,编织着这张水网。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2014年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从此,南北共饮长江水。

 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来源:央视网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六年以来,累计调水超过400亿立方米,滋养着沿线40多个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3亿人。山东省武城县郝王庄镇崔俊臣老人感慨,“告别苦咸水,吃上甘甜水,美啊!”长江水流进了千家万户,也滋养了北方干渴的大地,华北明珠白洋淀再现“一望湖天接杳茫,蒹葭杨柳郁苍苍”美景。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成为持续造福民生的“国之重器”,以其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彪炳于中华民族史册,筑就了人类治水史上的中国丰碑。

视频来源:津云新媒体 津云视频记者 张扬 摄像:潘德军 王欣 赵大伟

为了中线工程调水,丹江口库区34.5万移民搬迁,在南水北调史册上写下感人肺腑的篇章。常言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当他们饱含深情装上一瓶瓶丹江水,捧上一袋袋家乡土,依依不舍祭祖辞别时,令人更多感触到“舍小家、顾大家”的一腔情怀。有记者问道移民们为什么愿意搬迁,一位移民说“北边的人渴啊,生存需要水啊”,淳朴的语言让人感动。世界著名移民专家、世界银行原社会政策与社会学高级顾问迈克尔·塞尼曾评价:“南水北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丹江口库区移民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丹江口水库泄洪。图源:湖北日报

清水永续,人水和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碧水来。为了“一库净水永续北送”,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的350万十堰人民,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放下斧头、管住山头、守好源头,用“绝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库区”的执着,以千方百计保护水环境的壮举,诠释了“守井人”的担当。经过多年努力,如今的水源区青山如黛,水流清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堰人民不断创新实践,创新发展果品饮料、酒类酿造、山水文旅、宜居新村,“中国好水”正从生态资本转变为产业优势,托起了十堰人增收致富梦。

丹江口大坝夜景。图源:湖北日报

南水北调,要“调水”更要“节水”,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节水才是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这饱含着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领袖情怀。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尊重自然,方能人水和谐。全力守护好利国利民的南水北调工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从自身做起,拧紧水龙头,用好每一滴水,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稿源:荆楚网

作者:路洪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所  所长、副研究员 )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