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占据全国科教资源“半壁江山”的长江经济带,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中国光谷的历史蜕变正是万里长江绘就创新蓝图的一个缩影。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矢志自立自强,播下创新“种子”
时光回溯到1976年,时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二室副主任的赵梓森用“土法上马”拉出了一根长度为17米的“玻璃细丝”——中国第一根光纤由此诞生。一根光纤,裂变出千万个创新因子,带动光谷完成了从一束光到一座城的蜕变。
2018年4月2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烽火集团有限公司考察。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013年7月、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光谷,提出了“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摒弃幻想、自力更生”、“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为中国光谷的自主创新之路把脉定向。
科技,企业赖之以赢。以长飞、中国信科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创新为魂引领高质量发展,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016年底,长飞实现了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销量全球第一;2019年,中国信科凭借自主研制的核心光芯片和光纤,实现了一根光纤可支持近300亿人同时通话......
广东碳捕集测试平台,对推进我国二氧化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里程碑意义。图源:央广网 国资委供图
科技,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光谷从规划到布局,始终围绕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绿色低碳、文明和谐目标,通过科技创新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赢,打造长江中游“两山理念”的样板区。从搭建智慧信息化环保平台、形成“互联网+”环保应急和公共服务体系,到建设“智慧工地”扬尘一体智能化监管网络,光谷用创新思维推进环保管理,创新性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互联网+”生态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有光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坚持双轮驱动,厚植创新“土壤”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将湖北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关键在于突破体制机制坚冰。2012年,光谷发布“黄金十条”,在全国率先提出高校成果转化收益“三七开”;2015年,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首次通过立法引领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2017年,光谷推出“新黄金十条”,率先推行“三权”改革,为科技成果“所有权”确权;2021年,武汉光谷发布“硬核科技十条”,为“硬核科技”企业人才引进、研发投入、场景示范等提供强有力支持。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大楼,位于光谷东武汉未来科技城。来源: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官网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十三五”期间,光谷GDP迈上2000亿元台阶,发明专利突破1.9万件,10家企业入选中国专利500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至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第一。光谷正迎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集中爆发,释放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吹响集结号,开启“世界光谷”新征程
时代的列车驶入2021年,昂扬奋进的“十四五”,从这里开局。
2月18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会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李溪 摄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1年2月18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隆重举行,吹响了科技强省建设集结号,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启动建设。站在“十四五”的起跑线,“中国光谷”将加速奔向“世界光谷”。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始终牢牢把握我国科技创新正确方向,在科技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2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的发布会上,慧眼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研究员在介绍成果。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殷之切切,布局深远。长江沿线的上海张江、武汉东湖、苏南、长株潭、成都、合芜蚌、重庆、宁波、温州、鄱阳湖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加快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带动形成区域创新高地,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共同担当起建设科技强国的新使命!
稿源:荆楚网
作者:白洁(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 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