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上游的重庆沙坪坝区中部,有一条长长的歌乐山脉,山对面的嘉陵江一路蜿蜒向东汇入长江。山上有一处隐秘的郊外别墅——白公馆,与渣滓洞一并被称作“两口活棺材”。这里是小说《红岩》的故事发生地,江姐、许云峰、疯老头等在这里经受了反动派种种折磨,年龄最小的当属我们熟悉的“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他入狱时,不满8个月,牺牲时不满9岁。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
“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图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牢狱里度过童年。“小萝卜头”的父亲叫宋绮云,与母亲徐林侠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1941年,宋绮云、徐林侠先后被特务诱捕入狱,还没断奶的宋振中随母亲一同入狱。同年12月,宋振中一家被转押到歌乐山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白公馆”监狱,在这里度过了大部分的童年时光。宋振中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牢房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牢饭,因此,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面黄肌瘦。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宋振中和妈妈被关的牢房。图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别看他人小,却有着超乎同龄孩子的成熟,完成了许多他人无法替代的革命工作。因他年龄小,行动相对自由,成为狱中为难友们传递消息的“小交通员”。协助办《挺进报》、传递监狱地形图等,“小萝卜头”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小萝卜头”的父母徐林侠、宋绮云。图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小萝卜头”牺牲时手里还紧握着黄显声送的小铅笔。图源:《国家记忆—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截图
他爱好学习,也特别珍视狱中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狱中,罗世文教语文,车耀先教算术,黄显声教语文、算术、武术、俄语。没有笔和纸,就用树枝磨成笔,棉花烧焦兑水做成墨汁,草纸做成练习本。到了1948年新年,“小萝卜头”已经能够背诵和默写30多首古诗词和难友们在监狱里的诗作了。
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丨狱中的他 给“小萝卜头”当起了国文老师。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他渴望自由,盼望着去大人们说过的外面的学校上学,盼望着能在学校里使用生日时狱中老师送给他的铅笔,盼望着能像鸟儿一样可以在天空自由飞翔。可是,就在距新中国成立还有24天时,这个不到9岁的孩子被特务残忍杀害于重庆戴公祠。
江苏省邳州市八路镇在风景秀丽的岠山脚下兴建“小萝卜头”纪念馆。图源:邳州新闻网
斯人已逝,但革命烈士的精神将如同这奔腾向前的嘉陵江水,必将永存。传承烈士遗志、坚定革命理想、矢志担当作为,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不断传承党在百年历程中锻造的坚强党性、坚定信仰和顽强作风,用责任与担当兑现我们党作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铮铮誓言。
稿源:荆楚网
作者:焦帅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机关党办七级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