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监利曾经因水而兴,也因水而忧;监利孕育自长江、汉水,诞生于古云梦泽,也时时受到水患威胁。我的父辈们曾历经1954年特大洪水,几乎每年夏天的上堤防汛成了父辈们固定的任务。
美丽监利。来源:监利县政府网
记得1998年的夏天,我还是一个14岁的懵懂少年,正值备战中考期间,连绵数月的降雨褪去初夏的酷热,父母的唠叨从对我学业的关心,突然转到对田地里庄稼的担忧,让我对洪水有了更深的印象。街上沉寂已久的广播开始反复播报着即时汛情,父辈们如往年一样又要上堤防汛了。不同以往的是,几个刚刚成年的哥哥们也背着被子去防汛了,几乎村子里所有的青壮劳动力全出动了,紧张地气氛突然在空气中弥漫。中考结束后,我有幸跟随父亲走上长江大堤,大堤上人声鼎沸。只见一些解放军战士在离江水最近的地方整齐划一地搬运物资,而另一边,光着膀子的民工喊着号子运送着一些重物,泥泞的道路边立着“人在堤在”的字样。循着这些喊声,看到好多人拿着木棍在江边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父亲告诉我,这是为了寻找灌涌点。我心里不由想到,这么长的大堤如何能确保安全?不禁为这些抗洪勇士担忧。父亲似乎看出我的想法,说道,解放军都来了,再大的洪水也能守住。随着数次洪峰过境,大堤终于被守住了,军民众志成城共守大堤的场景深深地刻入我的脑海里。
《排查》 谢云乔 (监利报1998年8月14日第二版)
20年后因工作原因,我得以重返监利长江大堤,恰逢初夏也是防汛的关键时刻,全然不见以往“千军万马齐上阵”的繁忙景象,大堤上只见很多工程车忙碌施工,各种防汛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时,各家各户中的青壮劳动力一如往常为自己的生活努力,没有像以前全员上堤抗洪的任务了。
滨江公园。来源:监利县政府网
20年前抗洪的一地已建成了滨江公园,其间花草点缀,成了市民闲暇时休憩的好去处和网红打卡处。作为一个长年在外学习工作的监利人,对于这些变化感到惊诧,不由为家乡的巨变感到高兴,内心觉得“监收鱼盐之利”的农业重地将成为“小城大爱”的现代宜居之地。曾经水患频发的监利经过党的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努力,防汛工作实现以人为主到以器为主的转变,印证了监利近二十年的发展变迁,不由感叹二十年间斗转星移,造就了今日的盛世景象。
稿源:荆楚网
作者:邹荣(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