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坪溪镇许家冲村,是长江三峡岸边的一个移民新村,它位于三峡大坝左岸的山坡上,海拔有175米。村子俯临长江,景色秀美,村中道路整洁干净,基础设施完善到位,规划一致的民宿小洋楼和极具峡江风情的外墙壁画让人眼前一亮,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一派新农村的清新风貌扑面而来。
许家冲村新貌。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8年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许家冲村,实地察看了三峡移民新村建设和生产生活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宽敞的街道进村,驻足察看太平溪镇污水处理厂,了解长江沿岸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村委会广场旁边有一个便民洗衣池,一些村民正在洗衣服,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她们身边,同她们亲切拉家常。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同村民交流。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随和。”村民谭必珍回忆道,得知大家用无磷洗衣粉和肥皂洗衣服,洗衣污水也会处理后排放,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高兴,还接过棒槌试着捶洗衣服。“看得出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老百姓自发保护长江母亲河而高兴。”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询问村民们日子过得好不好、是否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并深情地说,“你们日子过得好,我高兴!”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捶洗衣服。图片来源:新华网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27年前,三峡水库开始蓄水,老许家冲村、西湾村、覃家沱村的600多户村民搬迁到了大坝左侧的这片山腰之地,组成了新的许家冲村。许家冲村原来以种植水稻、柑橘为生,很多移民眼看着老房子连着大片果园沉入江底,搬到海拔175米以上的山区后很不适应。
三峡水库蓄水前许家冲村原貌,摄于1992年。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通过多年的努力,如今茶苗产业成为了许家冲村的支柱产业,逐渐富裕的村民又尝试了多种种植业和家庭手工业,绣娘、民宿、茶旅等村级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变强,2019年全村旅游综合收入122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1.9万元,全面建成小康之村。
村民的茶园。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生活变好的同时,许家冲人想到了更远,他们要让幸福的底色更加浓厚。他们不光要过好富裕的生活,还要逐渐改变生活方式,过上更有质量的现代文明生活。
69岁的村民谭必珍在长江边洗了一辈子衣服。妇女们一边唠着家常,一边用棒槌敲打衣物,祖祖辈辈延续这样的生活方式。但是,洗衣粉中大量的磷化物和有害物质也随之流入江水,这种看似方便的传统生活方式也成为长江水体污染源之一。
许家冲村村民谭必珍。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为了既保留传统风俗习惯,又保护生态环境,村里于2012年兴建了便民洗衣池。涓涓的山泉水代替了江水,洗后的污水则进入了村里的污水处理厂,经过水质净化后再排入长江。棒槌声依旧,长江水却一天天地清澈了起来。
许家冲村村民在便民洗衣池洗衣服。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幸福的底色是绿色的,许家冲人不忘总书记嘱托,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如今,村里道路整洁干净,村民们出行不再是满脚泥泞,村委会前的小操场上,大妈大婶们也跳起了广场舞,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过去简陋的旱厕变成了冲水马桶。居住环境美了,村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提高了。村里还建起了民宿协会,实现了垃圾日清日结、分类处理。村里容易水土流失的坡地,都进行治理,并种上树苗、茶叶等,现在村里的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2020年,许家冲村荣膺“全国旅游名村”。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三峡工程改变了山川的容貌,长江边沿袭了数千年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从西陵峡谷的破旧山村到生活富足的移民新村,吃饱穿暖的三峡人用27年的时间重构了对于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也决心把这一片青山绿水留住,让可持续的绿色幸福延绵子孙后代。
稿源:荆楚网
作者:彭玮(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
陶斯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