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叫《小舍得》的电视剧正在热播,该剧透过讲述两个普通中国家庭“小升初”的故事,反映了孩子在教育启蒙阶段应如何正确打开的问题,诸如“该不该让孩子上校外辅导班”“上哪些辅导班”“家长如何让孩子在学习和玩耍之中寻找平衡”,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处于这个时期的家长进行认真思考并寻求答案。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此时的他们正犹如一颗颗“种子”,刚刚埋于地下,若此时补充必要的“水分”和“营养”,便能快速“发芽”生长。正如让孩子上必要的课外辅导班,就能及时弥补学校课堂中的知识漏洞,起到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但是如果“种子”一味补充“营养”,造成“营养”过剩,也许就会抑制其生长,对于启蒙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还处于老师引导学习的时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如果说此时就上“一剂猛药”,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不顾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承受程度,这无疑是在给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们当头一棒。
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决赛的人一定会对来自上海的才女武亦姝影响深刻。在决赛赛场上,她沉稳自如,信手拈来,一句句古典诗词在她口中娓娓道来。与其说她是在参加比赛,不如说她是沉浸在诗词的海洋中,在享受诗词带来的独特魅力,这离不开她惊人的诗词积累量。殊不知,曾经她的父母为了让小亦姝成绩能迅速提高也陷入了盲目报班的“陷阱”之中,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小亦姝的父母及时调整策略,以充分挖掘其兴趣爱好为导向,主动参与到小亦姝的学习之中,亲力亲为。在父母的循循善诱之下,小亦姝也走入了学习的快车道,一步步成长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成为名副其实的学霸。
相反,一部分家长受到某些不良教育机构的“诱导”,将成年人现实的生活焦虑转加到孩子们身上,误以为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就是赢在起跑线,完全不顾孩子们的天性与兴趣,这种缘木求鱼的培养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要知道,目前终身学习已成为共识,学习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追求短时效应只会赢得一时。但放眼全程来看,只有长期坚持,有着不竭韧性的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有过一句名言:“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对于处于启蒙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只有培养了良好的兴趣爱好,将个人兴趣与学习文化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彼此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学习才会真正成为一种快乐,学习才会成为一种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在这期间,家长就要充当“猎头”的角色,准确把握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培养方向,与孩子多沟通,多陪伴,主动参与到小孩的学习生涯中来,以身作则,树立示范效应,让孩子在亲子活动中感受到更多的收获,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来源:荆楚网
作者:张谨(湖北宜昌)